房山31 吕峪沟的环秀禅寺和广智禅寺

标签:
吕峪沟环秀禅寺广智禅寺 |
分类: 房山篇 |
从上文,返回房山界区。在千灵山西南有吕峪沟,GOOGLE改为柳叶沟。
1、路线:
阎(村)吕(峪沟)路,过常乐寺、到晓幼营西去,穿京原铁路桥洞起,为采石场灰土路。
图中白色区域为采石场。沿途尘土飞扬,沟坎起伏,小车难行,骑车为上。
吕峪沟是个东西走向封闭的山谷。北部与门头沟山脊为界,西向与灵鹫禅寺(后文)隔谷积山相守。
三岔路口有井,左下为主路。
整理本文时,知道井前1公里还有明弘治“义会诸公寿藏域”石牌坊;西山老闫告知:晓幼营有民国贞节牌坊。以后看后再补吧。
2、环秀禅寺
返回沟内。能否想象沟上曾架设石(拱)桥,作为环秀禅寺的山门呢?
南台西部。
现在进寺山径转弯处有一石件。应是主殿供台一部分,有人想偷运。
上到台顶,石台边卧有2碑,已是字迹不清。
环秀禅寺,很美的名字,地处沟南台地,东南西三面高,坐南朝北,一览苍翠。可惜现在杂木丛生,不能远望,“环秀”太近。
前殿残墙。
主殿。曾有驴友称之为“房山明代石雕艺术宝库”。
建于明成化二十(1684)年,面阔12.30米,外表三间歇山式屋顶,一门两窗,殿前月台;所有石材外露面雕刻丰富图案。可惜人为盗拆,颓废不已。
侧面可见主殿全貌:整体坚固完整,大部分门窗拱券前脸被人为破坏。
南墙三佛龛正对殿门。与门脸一致,上刻祥云。拱券、龛眉石刻被拆。
佛龛拱券残存的一点石刻。
中龛下望正中的盗坑。
现保存完整的是两窗内测石刻。
西窗顶图案:祥云折枝十字金刚杵。较东窗清晰,但不懂为何少了外折枝方框图案。
绕行殿后山坡,按理应有墓塔,林密未果。
南、西两侧围墙保存完整。
3、广智禅寺
上台,横卧一碑成休闲茶桌。红墙主殿歇山式屋顶,坐西朝东。殿前有碑座。
石碑,碑文已不能辨,碑额“敕赐广智禅寺”。资料称该寺建于明代建文时期。
主殿独门无窗,门券石无雕刻得以保存。门额应是“观音宝殿”嵌石,已被抠去。
殿顶,攒砖穹窿式。这就是这座建筑的奇特之处。据称:这座穹窿跨度
5.02米,是北京地区跨度最大古建筑。
殿后有座墓塔,现已毁坏。墓塔石材构件为原物,砖砌部分为现代维修。可见墓塔至少已被毁坏了2次。
资料称:宝瓶式墓塔,风格独特,中间细,上下粗,塔刹顶部为莲花瓣上托宝珠的造型。
环秀、广智两禅寺,以及后文的灵鹫禅寺,都是明代砖砌厚重墙体,外观歇山式屋顶,内为拱券、穹窿式无梁殿结构,坚实耐久,反映了当时山区庙堂建筑因材施建的特点。
另外,综合前30篇文可见:古物的损坏有政治原因,如明末拆毁金陵、文革;还有社会动荡,如民国期军匪同盗;再有就是现代人的贪婪,猎奇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