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19 娄子水庄公院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房山篇 |
庄公院位于娄子水村西北3里许缓坡中山腰上,最早始建于辽代,元代为佛教寺院,清康熙年间改为龙门道教寺院。龙门派,丘处机创立。曾名超化寺。
地图。上篇“房山18
庄公院在崖壁之上。
院内碑文有“此院前俯尘寰,尚有未了彻之色相”。前俯尘寰,即俯视沟谷,更俯视平原、人间。
由沟端头稍返回几步,再“之”字陡坡上到台地,看见庄公院不大的全景。
前后殿、东西厢房,左(西)后松柏间露一砖塔。其中,前殿、西厢已无房顶。
主殿。原为二层阁楼式样,现为一层。新返修的青砖门脸,缺少气势和精细。
尚有清刻石碑四座,三立一伏。虽经风雨,字迹可辩。其中三座为重修碑记,一块为官方寺院房地产公告。
东侧2碑及碑头:其中左碑为“重修砖公院记”,看来这里原叫“砖公院”。
碑文局部。
时房山县令撰碑文,不失夸大华丽之词:
“盖闻洞天福地壮五岳之奇观;羽驾飚车泛三册这怪迹。终南太乙之境,每多仙居;函谷尹之关,曾浮紫气;秦皇鞭石,不发人工;汉帝望仙,特崇楼阁。盖穆穆群仙之府必霄汉乃而煌煌,太上之尊非琼台不驻。惟兹庄公院者,房邑之胜境也。高可卧云,广惟容睐,山腰古木坐来处处生凉;石径峋,踏去层层洁净;冬有凌雪之竹,春多耐寒之花;门拥白云,远接沧海之日;茶香丹灶,近汲石窟之泉,固已大殊尘寰迥别人生矣,有炼师王讳太定者,勤行不怠,诚属为怀,教本希,突击至道之奥妙,功常抱一透元关之精微。居院十年补葺外,更无余事,育经万郑,应酬中咸有道心。谓地以最上为贵,以无极为尊。此院前俯尘寰,尚有未了彻之色相。后拥丹崖,尺可供太上之神明,爱募金钱,共图美景,斧凿并用,劈开混元之天,功力兼沲,平成妙有之地。中建三清一殿,辉耀入云。旁列方丈两居,爽朗映晶。癸酉经始,甲戌造成。下官盖常游而览焉,丹梯数仞如登子晋之台,微寂一门恍入长房之室,立危岩而寓目俗骨为惊,倚洞品以乘风,尘心顿濯;香烟缭绕玉泉帝座,匪遥磬声悠扬。钧广乐听坐羽士之榻,忽悟前身。遂向平之杯要诸。异日念王师之功不可没,而众姓之善难以湮,爱搏俚文用垂不朽。”
近年返修的主殿拱门想华丽,但缺少精细,反而粗糙易损。
一点感慨:现代建材以钢筋水泥为主,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施工制作的精细程度,现在的砖瓦质量不如以前了;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古时建筑人财投入高于现在。所以能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除了幸运以外,首先本身质量要靠得住。
东山墙崖根下,有一泉井。打山泉已成为娄子水村民生活和休闲散步的一部分。
有记载称该泉“仙台水池”:“在樓子水西五里,即磚公院金魚池也。池在殿東方數丈深數尺,池北有岩高數丈,齊如刀切,水從石縫流出,下注於池。其内畜金魚無數,水清可數。池三面修竹繞之,水綠竹青,映以紅色之魚,怡情悅目。其池從東南流至廟前,灌園可畝許。園之南岩高十數丈,氷下注作瀑布,如晶簾掛簷頭,越樹巔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