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者:莫平
果然不出所料,我就知道会出现后续。这几年,中国网络热点就是如此,一向是“多米诺效应”。
就在昨天合肥铁路公安处的官方微博“@安徽铁路公安在线”通报称,罗某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公安机关依法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合肥高铁扒门”事件算是暂时告一段落。然而今日,有媒体微博爆料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视频声音较为吵杂,尚不知道这位女士拦截高铁(感觉更像是京津城际动车组)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明显看到:1.她直接身体背靠在车门处,左脚在车里,右脚在车外,还吼叫“我就不下”;2.已经引起车内其他的乘客的不满,且听到有人说“你们公安局是干啥的(赶紧弄下去)”;3.铁路公安民警多次对其发出警告,并要求这位女士要不上车,要不下车(由此推断,这位女士可能也是因为等人)。
在昨天的文章中笔者写到了《“高铁扒门”——“扒开”的不只是门,还有那“着急”的“同情” 》,有很多人知道“合肥高铁扒门”事件是“从相反的方向了解到的”,就是在社交平台中,一些人开始质疑铁路部门的管理,特别是有些人用个人以往的乘车体验不好的经历代入此事,结果另一些本不知晓此事的网民“被引导”,或者由此同样联想到自己也有过的不好体验的网民的共鸣”,导致事件的错误方变成了“铁路部门”,而不再是罗女士。
今天早上笔者的部分社交群中仍有人有这样的声音。而笔者一再强调,让批评罗某的声音“再多飞一会”,之后再去吐槽和质疑铁路部门,就是因为笔者相信,罗某事件绝不是唯一一个。结果罗某的事,在警方结果出来之前就已经被不少人理解和同情了。
也恰恰是我们的这种“理解”和“同情”,纵容了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加上法律处罚成本并不高,社会后果承担也并不重,这部分人也就觉得无所谓了。
如今网络中,不仅仅是存在一部分特殊群体总是想试图操纵网络舆论,即使是一般网民(特别是精英阶层)也不自觉的让自己成为这种行为的“帮凶”。“合肥高铁扒门”事件中,就有些人总想着急“引导”,让大家去指责铁路部门,而“间接”地理解和同情这个女的,然后赢得部分群友所谓的“为你的冷静、客观点赞”。但事实如此吗?没人否认铁路部门管理存在问题,但这些问题是今天因为这件事才出现的吗?有些人自己的乘车体验差,却从来没有通过正规渠道去反馈过。然后就是,“平时不吭声,出事来添火”。这个女的如果就这样轻易地被同情过去,以后社会规则谁也别说要遵守!
今天还陆续看到几篇说罗某是弱势群体的文章,名曰“她用自己的尊严,为弱势群体维护利益”,赢得过万读者点赞。笔者想说的是,如果你们认为罗某是“弱势群体”,还成了弱势群体的“代言人”,那我只能说你们活该成为弱势群体,活该没发展,活该被欺负,活该穷!因为你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公平公正,不懂得什么叫社会规则,不懂得什么叫做法律,不懂得什么叫做尊重,甚至就不懂得什么叫做道德!
吐槽完毕!要拍砖随你们,但我相信有头脑的人还是认同我的观点。
近期热文:
【拐卖】为什么被拐卖的女人基本都跑不掉?看完浑身发抖
微信关注亚刊智库(ykzk666)回复文章前面关键词即可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