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量愈大,福报就愈大;财富越散,就会越多!
(2012-12-05 12:19:40)
标签:
不舍以国越多福就愈学佛杂谈 |
分类: 行善积德和做人修行原则 |
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的真心本性是一个。这一桩事情,诸位如果是细读《楞严》,你就能明白了。明白之后,才知道原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有密切的关系,你的看法、想法、作法,自然就不一样了。我爱护自己,就会爱护一切众生,因为知道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
福报决定不是从自私自利来的。自私自利,哪来的福报!你帮助人愈多,福报就愈大。换句话说,它是随着你的心量而来的,你的心量愈大,福就愈大。所以世出世间,佛的福报最大。为什么最大?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的福怎么会不大!我们要想得大福报,一定要学佛,把心量拓开,去关心一切众生,特别是苦难的众生。
我们放眼看现前的世界,这世界上有不少在受苦受难的众生;那么还有一些生活过得很惬意,很自在的众生,他们有没有难?同样在受难。一个是身体受折磨的苦难,一个是在迷惑颠倒、造作罪业,那也在遭难。世间人哪个不遭难?除了很少数真正觉悟了的人,觉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种人不遭难。除此之外,可以说没有不遭难!
诸佛菩萨、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富有」是福报,福报不要享尽了。不会积德的人,福报再多,都有尽头的时候。什么时候尽?谁也说不定。佛经上常说:「财为五家共有。」你要认为是你的,就错了!哪五家?第一个是「水」,大水来了,统统淹没了。第二个是「火」,水火无情,火会烧掉。第三个是「官家」,现在虽然是没有,但是也不一定;从前你犯罪了,抄家,财产充公,没收了。第四个是「盗贼」,强盗小偷,他都有分。第五个是「败家子」,防都没有办法提防的。所以,财是五家共有。
财要怎样才能保全?说实实在在话,世间人没有不想把自己的财富保全,将来好好的受用,不致于遭遇到贫困之苦。可是往往老天不从人愿,用尽了心机,还是保不住。实在讲,这是不听佛的教诲。佛教给我们的,那真叫万全之计,可是世间人相信的人少,不相信的人多。佛教给我们什么?把财散掉,散财是你保财最妙的方法。你命里面有多少财富,决定丢不掉的;你散掉,过几天它就自己再来了。你若不散,不散就这么多,而且丢掉之后,就不会再来了。这个散财叫「布施」,多做社会慈善利益的好事,这样去散的时候,你的财都在,没有丢掉!
中国大陆供财神,财神供的是谁?现在台湾人财神供的是关公,这我想不通,关公怎么会变成财神?大陆上供陶朱公,很有道理。陶朱公是范蠡,在春秋时代是越王勾践的大夫,越被吴灭了之后,他帮助勾践恢复了国家。他知道勾践心胸狭小,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他有知人之明。所以国家恢复之后,他就改名换姓,逃掉了。逃出去之后,他做生意,没有几年,就发大财了。发了财之后,他把财统统布施掉,再从小本生意做起,没有几年又发了;发了之后,又布施,三聚三散!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才干。所以供他作财神,以他作为我们经商,从事于工商发财的模范,这是非常正确的。
所以,我们虽然得到合理的利润,我们自己衣食足了,应当要照顾贫穷的人,应当为社会、为地方造福,这就对了。范蠡是这样的人,他知道修善,他知道修福,他知道积德,所以财是愈施愈多。你不要怕施了以后没有了,不会的,愈施愈多。不懂这个道理,不相信佛所说的话,认为「我赚钱好不容易,好辛苦赚来了,怎么能舍得」?他不晓得,你舍,底下就有「得」,你不舍,就不「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