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上股票大底的重要特征分析

(2012-09-17 14:14:22)
标签:

财经

沪市

金叉

股票

基金发行

分类: 投资理财

估值面

2次大底部都在沪市平均PE15左右,大量的股票破发行价、增发价,破净资产。企业开始陆续出现回购,增持股票等行为。因此PE15左右是低估区。

 

技术面


以月K线突破5月线为标志,且KDJ低位20左右金叉成功,此后一路依托5月线上行不得跌破确认;同时配合周线5金叉10,依托5上行,周KDJ20金叉;日线突破长期下沉趋势线压制,市场持续放量,底部盘整没有再次盘久必跌,反而是越盘越缩量并几根大阳线突破,之后每次盘整低点逐步抬高;放量突破30日线,特别是30日线开始有上拐倾向时


政策面

 

从对下跌的默许,到言论开始明确挺市,到开始局限于市场本身的干预(降低印花税、红利税等),到频频呼唤信心并动用资金手段(降息,发基金,停IPO等),最后到实质性的产业政策刺激(投资或者对多行业的长期利好或者股票市场的大改革等)。

 

资金面


连续降息,加大基金发行力度,力压IPO冻结,否决所有大额的融资计划,基金仓位几乎都处于合同约定的最低位。

 

心理面


市场一开始绝不会相信牛市已经结束,其中的几次反弹都会带来新的憧憬,到开始绝望不顾一切的抛售,再到对任何利好都漠不关心且不看好,对经济前景极度绝望和恐惧。


出现大热点板块,开始有讲故事的基础。同样,强周期类股票特别是有色等股票的反弹猛烈,往往是市场底部形成的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