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凤凰驱车前往儿时向往的茶峒,沿着包茂高速两个多时辰。途中指路牌指向苗寨与芙蓉镇,想起刘晓庆八十年代初期饰演的电影《芙蓉镇》中的豆腐西施就是在此地发生的故事。文革后的伤痕文学舖天盖地,尽是发泄伤痛情绪,一时在文坛形成了一种无病呻吟的风气,那时也成就了一批文人,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的迅速复苏,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百姓生活渐渐好起来,伤痕文学也就短了命,如似夏天的雷阵雨,洒了几颗暴风雨,空气异然清新,天空依然晴空万里。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文字描写的也是人性,角度是以三十年代的边陲小镇的湘西茶峒、凤凰故事,写尽了湘西人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纯美,那怕湘西这块边地自然环境如此恶劣,朴实的湘西男女静静地生活在这片土地,热爱着这片山河。《湘行散记》里每一个人物都使人难以忘怀。《边城》中翠翠的善良更是人性的美,就连那条陪伴船老大翠翠爷孙的那条黄狗表现出来的忠诚也令人感动。这就是为什么沈从文能成为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作品会经典流传永垂不朽,因为沈从文人物里的生命力融入了湘西这片美丽的土地。
车继续行进,刚入湘渝边境,雨雾蒙蒙的天空,阳光霍时露出丁丁微笑,一丝淡淡的清香从绿荫的森林里扑鼻而来,湘渝边青山绿水好美,美得环顾四周山峦,全是翠绿欲滴的绿树绿丛,轻轻用手摘取一条翠枝用力一掐,定会挤出水来。风从车窗外细缝中吹来,湿湿的雾气经微透的阳光时现时隐的照射,仿佛整个人都沐浴在酉水的绿波里。车稳稳的停靠在一条窄窄的街道,街道右边一幢白色的房子,大门左侧挂牌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右侧挂着写着复兴银行的老字招牌,这里就是重庆秀山县有名的洪安古镇,距秀山县城四十七公里。酉河对面就是翠翠的家,湖南的茶峒古镇,现在改为边城古镇,上游就是贵州的松桃县迓驾古镇,与三省三地山水相连。
来到沈从文筆下的边城,一种淡淡的忧伤不禁而来,镇上安静离奇,仅有三两人在街上行走,我似乎感觉走错了地方。问了问一家火锅店的店家老板娘,老板娘自称姓吴,说我们没走错,河的对面就是我们要去的茶峒。
洪安码头上停着几艘木船,一个后生问我们过河吗?我说不用。码头石梯上是文革期间的语录碑,赤红得有点烁眼,碑体雨蚀风啄,字体模糊,凑近方可辨别许多字迹。碑前再往下几步石梯,几艘渡船就停靠在岸边,船工无人渡河,显得没精打采懒洋洋的,靠在船舨发呆,另有几个船工坐在码头邻近水边的梯坎上讲着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我们找了一家食店,有三两桌的食客吃着火锅,她们说她们是长沙的学生,专来茶峒写生的,听着我们是标准的四川话,聊壳子也很放松和得体。我让老板娘用鱼做了几个秀山味道的特色苗家菜肴,黄腊丁洪安人另有叫法,完全与山外人叫法不一样,他们叫它角角鱼,配上苗家人喜欢的酸辣味,也很可口。
吃了饭去了三不管岛,从街巷进入,过了一座屋顶石桥,桥下溪流蜿蜒流淌,清澈见底,见桥下石沉几艘舢舨泡在水里,只有这样船木才能永远不朽,大凡河边生活过的人都懂得其中的原理,木船经桐油打造,阴风吹干,必经水泡,裸露在阳光和风中,桐油吹干,竹瓤就会浸水,船板也会漏水,沉在水中便可解决这个难题,这个方法是船家世代口口相传的打造木船的技术,追朔其历史太古太久远。
三不管岛,听说是茶峒人与洪安人或迓驾人发生纠纷解决纷争的去处,完全不用官府参与,两家纠纷方去到三不管岛自行解决谈和,在茶峒湖南的官府会管,在迓驾镇贵州的衙门会问,在洪安重庆的袍哥会不请自来,三地人找了这样一处三个官方都管不了的地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不管岛。刚刚走上三不管岛,岛上恰好有几位女生正在临摹写生,她们的画笔、油彩、画纸摆满了一地,静静的不时的瞧着对岸,又反复低头描摹着图纸,她们描摹的就是湖南的茶峒和三省交界的酉水。
驱车回转茶峒古镇,径直下到酉水边北门码头,一棵硕大的黄葛树罩住了大半个北门码头,站在码头凝望对岸的洪安古镇三不管岛,侧身可见河心的翠翠岛,岛上朔有翠翠盼郎归来的石雕,听说这是黄永玉根据沈从文《边城》创作的作品。酉水下游距码头不远处,茶峒酉水河激流宽阔的湾湾处,一座白塔隐隐屹立在茂密翠绿的群山树林里,树木的遮档可见半边白色塔尖和塔砖。塔下酉水岸边,应该就是翠翠船老大爷爷和翠翠的家,一只黄狗趴在街檐的地上。
我足踏在水里,对着翠翠岛,大声呼喊着翠翠的名字:翠翠,我来了,来还儿时对你的承诺。连喊三声,一条大黄狗刚好跑过来呆呆的望着我,象似熟人一样在岸上转。我又呼唤着天保的名字,大喊三声,天保!你是湘西男儿的英雄,我想你了!几名学生都停下了手中的画笔,凝望着我甚是好奇。我又对着贵州迓驾镇的水流方向,对着空灵的山谷,呼唤着傩送的名字:傩送,你回来,翠翠在等你,连喊三声,我哭了,我的泪水盈满了我的眼眶、脸厐,空灵的哭声呼唤声传进了幽深的山谷,传入了悠悠灵动的酉水河里,儿时的心愿顿觉实现,心情也由此轻松,相信翠翠他们都听到了我的呼唤,一个沈从文作品忠实读者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