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2-07-04 16:33)

傍晚,这座四合院异常的热闹,炙热的夏蝉绝唱与田园里的青蛙悠悠和鸣,穿堂风微微吹动着竹帘甩打着门框、门檐。木壁上的蔑筛也撞击到歇山木柱哐当的应合回应,门窗随风自然开合,吱吱嘎嘎,突然一声闷响,随那雷声隆隆猛劈开房顶,电闪一线瞬间消散,映衬墙台上的桐油灯,桐油灯昏暗暗,火苗随着吹来的微风左右窜烧捱火,伴随着雷声电闪飘忽跳跃,灯芯露出了一大截黑黑的梗芯,内寝里传来了一个老人残弱的声音:细妹把那窗户关好,马上雷暴要来了。细妹从弄巷里回头甜甜的应着,从木梯上慢慢爬上了阁楼,临窗伸头看了看街面,熙熙攘攘的人群都躲在了街沿台阶上,细妹看了看那天空浓浓的乌云,又瞧了瞧阶沿那些人,突然又是一阵电闪,接着便是一个炸雷,吓得细妹赶紧缩头关闭了窗门,摄手摄足的从阁楼上下来,刚出巷门,她甩了甩粗黑的发辫儿,赶紧又去关了临街门窗,笑嘻嘻的回叫着:爷爷您放心,我在,阁楼门窗都关好了吔,爷爷那些躲雨的人好多哟。爷爷说把堂屋的门开了让他们进屋来吧,话音刚落,雨就如注洒到了房瓦,狂风呼啸的吹袭着门窗,雷电霹雳,大雨倾盆,完全淹没了爷孙的淡话。

细妹打开大门,

(2022-04-06 13:55)

每到清明,总有那么多愁善感,怀念祖先父母生前印记,忆起逝去的同学朋友同事过往,亲身不能去那坟前烧几张纸钱,奠几滴素酒来表祭奠,心里却早已点燃了香烛纸钱,默默的颂祝合十。

以前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想起离别的祖先父母,从前年开始,安华君的离去,好一段日子都是在古琴的弦丝上反复的听那首双桂堂高僧竹禅谱作的哀哀的《空山忆故人》。

这首古琴曲正可表达我的心绪,拨动的旋律里总是看到安华君在古琴弦丝上饮酒洒脱的身影和他那张淡白的笑脸,他边饮边笑,似乎在说我们在一起读书时的点点滴滴,依然是那么的谦和彬彬儒雅,忽然,缓慢的《太极》在啾啾鸟鸣的森林里带着几片新绿在呻吟,大提琴声低沉沉的伴音附着春阳几缕光线透过树叶射向林子深处,扯着竹篱的翠枝缓缓的直往春阳线道上拽提,仰望竹空,回瞭目前,一朵朵鲜红的杜鹃花,洁白无瑕的杏花、梨花,金黄黄的迎春花,粉红的夹竹桃花、樱花,紫色的竹叶兰花,疏缓的向下拉,两股力推推搡搡,阴柔瞬间,揉碎了竹林的宁静,琵琶颤颤悠悠的似山泉一样从林子里流过,安华君站在流淌的溪水中,怀抱着一条几十斤重

(2022-03-30 10:33)

忠州的石拱桥多建于明清时代,民国《忠县志》中记载了它们的历史。忠州多山溪和石拱桥,水流均汇入长江,凡溪流两岸皆聚居村落,人来人往,交通阡陌多依赖石桥木桥,这种滂水而筑,溪流潺潺,溪流蜿蜒的山峦谷地,或一二姓,或数杂姓,僻土一方,辈辈共融住居在一起,和陸相处,繁衍生息,这有别于西方城邦制度式的栖息。

巧遇后乡诸事,听街坊说白石老街正有古桥,孑然来到古镇老街,夕阳西下,炊烟冉冉,牛淌溪桥,月照残槐,坐在白石古镇这座明清时期修筑的石拱桥桥头的古槐树下,静静的听着淙淙的流水旋律,望着桥旁衰落的村庄上空冉冉升腾的炊烟,怀想着江南水乡,元明诗人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景致,四川的乡村大多不仅有马致远的江南气息,更有川民祖先自己的智慧,依山傍水而居的土家吊脚楼,四方围建的四合院、三合院,这些儿时亲历的院子如今苍桑的消失了,儿时常见的那幅影象不见了,古桥夕归的牧童没有了,只有这残垣断桥,衰老的古槐,残红如血的夕阳,默默地望着涓涓东去的溪流,一声叹息,我也叹息。

这番景象想来伤心,忆来戚悲,大千

(2022-03-26 11:07)

昆曲群里,师傅赞极新排昆剧《千里江山图》消息,这是重庆编剧陈思周先生参与的大作,近期由北方昆曲剧院实现舞台搬演与曲友戏迷们见面,此讯一经透露,霍时引来曲友纷纷点赞,师傅仔细读过原著剧本,对昆曲的文化艺蕴感知良多,中华文明传承有继,曲目循序渐进,昆曲是真正的博大精深,文山曲海值得咱们毕生求索,师傅的这一感悟,完全发自内心深处对昆曲艺术的知解,也是自身具备的昆曲功底,非常人可及之。

记得前年寻找重庆昆曲社的往事,因昆结识师傅,结识昆曲曲友,开始随师学习工尺谱,一板一眼,拍曲吐韵颇为认真,初心使然仅为诗词格律平仄,古朴典雅的音韵文学,一绪情怀,却被昆曲的宁静、淡雅、柔软、细腻感怀,从此牵肠挂肚,放不下,就是放不下,还是放不下,时时在情绪燥动之刻悄悄来安吾心,让我把那些俗事放下,使心绪心态顿时宁静平和,这就是昆曲自然具有的魅力。

前几日,师傅寄来迟凌云先生新著《昆曲工尺》和《春江花月夜·乘月》与《桃花扇·春风上已天》主题便笺,芜菁墨香,匆匆拈页,署上自己的大名,不想刚刚落笔,师傅就发来了寄书错投的讯息

(2021-09-20 21:22)

明晚的月亮是中秋月圆,今夕的月亮是未成满弦团圆,月宫冷清,星河璀璨,并未遇见嫦娥舒广袖的多姿多彩,玉兔雪白,顾盼生辉,那是对人间的流连。

周作人先生,在饥馑的中秋节仅喜人间月饼的美味可口,却不喜文人们找来的雅致赏月。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是以满足口欲为根本,这是节日本身的实质,他把一个中秋满圆写得异常文气,细读来察觉有些许丝丝的凉意。

余秋雨的月亮,写了一个伟大的女性在中秋节季的美国悄无声息的离去,用哀怨的笔触写了张爱玲孤独的灵魂在寂寞中升天。如似那月桂丹香,凝聚在洗练的月影寒光。那种冷,多生了许多无奈花落谁家院的萧瑟,照在上海少女张爱玲艳裹的旗袍上。

《牡丹亭》的杜丽娘,也在这个中秋夜却连这一天都过不去。八月十五的晚上,杜丽娘看看病势转沉,今宵欠好。她想再看一眼中秋的月亮。可偏偏这一年的中秋,风雨萧条,月影无踪。“从来雨打中秋月,更值风摇长命灯”。杜丽娘的生命就在这凄冷的中秋风雨中,带着对父母的愧疚,对爱情的绝望,走到了尽头。月亮是这样的吝啬与无情,连最后一点光亮

(2021-05-24 23:30)
标签:

杂谈

从凤凰驱车前往儿时向往的茶峒,沿着包茂高速两个多时辰。途中指路牌指向苗寨与芙蓉镇,想起刘晓庆八十年代初期饰演的电影《芙蓉镇》中的豆腐西施就是在此地发生的故事。文革后的伤痕文学舖天盖地,尽是发泄伤痛情绪,一时在文坛形成了一种无病呻吟的风气,那时也成就了一批文人,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的迅速复苏,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百姓生活渐渐好起来,伤痕文学也就短了命,如似夏天的雷阵雨,洒了几颗暴风雨,空气异然清新,天空依然晴空万里。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文字描写的也是人性,角度是以三十年代的边陲小镇的湘西茶峒、凤凰故事,写尽了湘西人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纯美,那怕湘西这块边地自然环境如此恶劣,朴实的湘西男女静静地生活在这片土地,热爱着这片山河。《湘行散记》里每一个人物都使人难以忘怀。《边城》中翠翠的善良更是人性的美,就连那条陪伴船老大翠翠爷孙的那条黄狗表现出来的忠诚也令人感动。这就是为什么沈从文能成为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作品会经典流传永垂不朽,因为沈从文人物里的生命力融入了湘西这片美丽的土地。

车继续行进,刚入湘渝边境,雨雾蒙蒙的天空,阳光霍时

(2021-05-18 08:52)

凤凰古镇成就了沈从文,沈从文成就了边城湘西。一河碧绿的清溪湾湾曲曲,橦橦木楼吊脚接毗邻彼,凤凰鸣鸣溪声绝唱的美是由湘西淙淙流淌的白涛瀑布在浪花中竞相绽放来呈现的,凤凰涅槃在浴火中重生是由天火成就了凤凰,沈从文文学的灵魂也就由此湘西边城的凤凰涅槃。

乡俗乡音,每一缕故乡的烟火与味道,人们都是那么亲切与温暖,都是那么熟悉与那么纯真;每一声故乡的声音与旋律都是那么温柔善良与体贴,这便是乡情。深耕故土,故土的泥土芬芳会成就每一位故乡的人,这便是乡情。

昨夜的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向我倾诉着对湘西古城凤凰的思念,滴滴雨珠撒向碧绿的沱江江面,泛起涟漪,波涛春情荡漾,汹涌奔流,热恋陶醉在爱情中的少男少女对对撑着一把把新买的油纸伞,相依相偎,碎步走在漫水浮桥上,溪水刚刚漫过脚踝,足溅水花,恣意横飞,任由水流温柔体贴的抚摸着少男少女的脸颊,任由水花抚慰着少女少男的心灵,任由小雨沥沥淅淅的飘湿对对情侣的肌肤与秀发。情侣们相拥相依,一步步一步步走向沱江浮桥;一步步一步步淌过一朵朵欢喜美丽的浪花。湘西凤凰古城的美,全都

(2021-05-05 09:49)

八老爷清晨起床,照例是呷哺了口昨晚的残茶漱了漱口,哈哈的用舌绕了绕口腔对着窗外的玉兰树枝喷去,飞溅的水花喷得叶子涮涮的着响,丫鬟拿着长衫马褂站在身旁伺候着,八老爷漱完嘴,习惯性的伸出左手臂套着左手袖,右手端着茶盅伸向窗棂下的圆形桌上,茶盅刚放下,丫鬟快捷的套上右手袖,八老爷耸了耸肩膀,抖了抖袖子,右手从袖笼子攥出来理了理八字胡须,丫鬟立在面前端着一块镶花金边铜镜对着八老爷宽大的脸颊,八老爷用食指中指向嘴角两边又理了理八字胡,板着一孔不苟言笑威严的脸走向屋外的巷道。

穿巷走到堂屋,戴上绸帽,提着精致镶银的文明棍,跨出下码头自己豪华私宅公馆的大门。他用文明棍顺手敲了敲大门两侧门楣狰狞的大石狮,像是在告诉石狮子自己马上就要去巡街去了。

牛二忙忙的,收拾着八老爷巡街随身需要携带的物品,嘴里吆喝一声,袁八老爷巡街啰!声音宏亮,穿透力尖虚,紧跟八老爷后面,街道两旁的行人垂手低头立在街边,嘴里嘟嘟囔囔着:八老爷早上好。八老爷边走边点头和善的回应道:好!好!仍然板着那张不苟言笑严肃的脸孔,向着上码头方向悠悠闲

(2021-04-12 13:37)
标签:

杂谈

昨日匆匆忙忙赶去八荒琴院参加人生第一次昆曲拍曲活动。师傅蕙芷老师通释通讲了杜丽娘在甜睡中少女怀春梦被母亲《惊梦》打扰醒来的《绵搭絮》唱段。师傅讲得声情并茂,思绪绵绵,既有昆曲吐字归韵、四声阴阳和腔格的平常运用和活用,又有工尺谱的板眼节拍,想着丽娘恹恹倦倦情绪,听着昆声女旦温柔婉软的一韵三叹: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俺)的冷汗黏煎,闪的(俺)心悠步軃,意輭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每一字温润暖暖,少女的闺怨,从吐字里尽享二八青春芳华的闺美。

魏良辅开创了昆曲艺术,师召公独创了水磨腔调,中原音韵辞章这么美,没使人不被这悠扬的惟有人间才有的神仙曲调的婉转所陶醉。中国文字的韵味乍这么美。

吴梅先生终身研究昆曲,在西南联大时晨起上到碧绿的高坡晨练吐字,吴侬软语的温润如玉,使才女林微因在病中也被这美的昆声惊起。昆曲的力量能使人心静与心安浮燥的心情。那时抗战的西南联大生活异常的艰苦,病中的她情绪低落,只有这柔柔的调曲方可慰藉。中国的文人就是在魏良辅开创的昆曲

零晨四时多,外孙女醒来独自在婴床上不哭不闹,手舞足蹈的呀呀的学说话,我悄悄的偷窥着她的动静,两个月大的婴儿,鉴别着这个世界,她似乎感知到了今天我要离开大东北,离开这个家,醒得特别特别的早。她每日是我们这个家里醒得最早的人,五时左右睡醒,不吵不闹,也不叫吃奶,常常是躺在婴儿床上独自玩耍,今日比常日还要早半小时,依然不哭不叫,独自玩耍。外婆见她醒来,用温热水清洁着她的脸蛋,她一脸的兴奋,红红的脸蛋和甜美的笑容很治愈分离的滋味,我俯身用力抱起她来,她贴我身更紧,小手不停的舞动,呀呀的向我讲话,明亮的眼睛浅浅微笑着望着苍老的我,心里甜滋滋的美。太阳伸出了赤红红的笑脸,慢慢的从地平线上,在东方天空升腾,后花园里的鸟也醒来,吱吱喳喳的叫个不停飞来飞去,一会儿钻进秸杆一会窜进树枝上也很喜悦,我对着外孙女讲述着鸟鸣的喜悦,夸奖着外孙女勤奋早起的好习惯,两个月大的她,能自己翻身已使我诧异,想与人交流已非昔日婴孩,能听懂大人意思更非昨日,天伦之乐在幸福中开始。

吃足了妈妈的母奶,干净清爽的衣著,躺在客厅里高低儿升降床上,外婆拿出一叠黑白纸片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