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事焚香

(2021-02-22 14:55:45)

插花与挂画、焚香、点茶古人合称为四般闲事。

焚香是一件极雅的事情。古代从宫廷到民间,从上层贵族到黎民百姓,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修身的习俗。

到了宋朝时候,市面上又出现了专事经营诸般奇香、香炉、炭饼、清供文玩等什件的营香商业组织,即所谓的“香药局”。

宋人赵长卿有词云:“金兽喷香瑞霭氛,夜凉如水酒醺醺。”,焚香祷告成了古人生活的乐趣与常态。文人雅士或贵族妇女或是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或是女红针线、赏花游春、解闷除愁之时,都喜欢焚一炉香,既可增添风雅意趣,又可净化清洁空气,舒解孤凄。

焚香香品随季节而变,如夏秋时节,多焚天然木香,冬春之际,则烧用香料粉末加上其他材料制成的炼香。僧侣和尚道士尼姑则喜焚烧沉香木线。为了不使香的精油挥发,香气走散,于是就有了专门用于盛香的小型容器,这时香盒且就随人之喜爱在香市上应运而生。所焚之香为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香的散末,且非今日之线香。香末是放在香盒里焚燃的,香盒里的沟槽压出“福”“寿”“禄”“喜”字样,香末压紧之后,便可沿着沟槽依次燃著。可惜现在香盒随着香末的消失,也很难觅见其踪迹踪影了。

以前,北京有“炉瓶三事”的说法,即指香炉、箸瓶、香盒这三件焚香必备之物。燃香的时候,矮桌置炉,与人膝平,把香炉放在中间,箸瓶和香盒分列两旁。古时候的熏香,并不是今天成束的线香,而是香面或香条。因为线香在古时候不被认为是上品,所以点燃时要用到铜箸与铜铲,箸瓶就是用来放置箸铲的,而香盒主要用来储藏香面或细条。如此焚香,颇富情趣和技巧,如品茗一样,被视为享受。

今时东南亚一些受中国风俗影响的国家如泰国、越南、菲律宾一些华人还承续下来这种焚香风俗习惯。

插花是一种艺术,会给焚香祷告带来别样的体验。香雾里缭绕着一缕从花瓣里溢出来的芬芳,与焚香的烟香固有不同,都是香,花香里带着揉出来的一丝丝水气,渗入烟香中,烟香轻飏,花香缕缕,飘逸到清供的挂画,飘散到点茶的仙桌上,飘忽过正堂供着的天地君亲师和立着的祖宗神位上,条几上烟熏的香炉如生紫烟,嗅着盈盈满室的熏香,呷着酽酽半口茶汤,斜眼端睨瞅着绢黄色的山水古画,安抚着侧身躺在牙床的焚香人的这颗心。

焚香、插花、点茶、挂画其实就是一种孤清自乐,人生另一种品质生活。

闲事焚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修行的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