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回忆(2—28)

(2025-11-27 19:11:54)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28)迎接电影《红旗渠》

高铭昱

1971年,我在本村小学任教,系一年级三班的班主任。一天,正上早读,校长叫我到办公室去,说有任务分派。当时大队民兵连的范连长也在,我俩同属一个生产队,他年龄比我大,此前认识但没打过交道。校长说,有一部反映农村“战天斗地夺高产”的片子要来我们这里放映,为了表示重视,公社要求派人敲锣打鼓,去迎接电影队来本大队放映。校长的意思很明确,我们班停课,学生随范连长去接电影队,以壮声威。

那年头,这种兴师动众接电影的事在农村一度很盛行,当然要接的都是有特殊意义的片子。领了任务后,我到教室里给同学们一说,大家高兴得都跳了起来。当年,看电影几乎是群众唯一的娱乐,而电影队来村巡回放映一两个月才能轮到一次。

大家兴高采烈地随着锣鼓队出发了,同学们精神振奋,一路上歌声不断。半小时后,下了清河河道,来到黑策桥头。河那边属徐杨公社,这是事前约定的交接电影胶片的地点。让人激情振奋的锣鼓声在空旷的河道里回荡,震耳欲聋。等了一会,从西边的坡道里下来了几个人,我们认识的放电影的老李手里提着盛放胶片的盒子,笑嘻嘻地向大家打着招呼。另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车上驮着两个装机器的大箱子,所谓的电影队,其实就这两个人了(此外还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应该是送行的)。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问:“啥电影?”老李说:“《红旗渠》。”同学们又问:“打仗吗?”老李回道:“不打”。大家听了有点失望,但还是把锣鼓又敲了一通。同学们列队敬礼,范连长郑重其事地接过老李提着的胶片盒子,算是交接完成了。

回到学校,没去接片的一班和二班已经腾空了一个教室,把窗户用草帘子等遮蔽,收拾出一个白天临时放映的场地。按规矩,学生和老师可以先睹为快,到晚上再给生产队社员公映,而我们这些去接胶片的“有功之臣”还可以优先第一轮观看。

纪录片《红旗渠》开场了,“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内容让人震撼,解说词抒情加议论,慷慨激昂,影片结束时的主题曲《定叫山河换新装》更是旋律优美、气势豪迈。同学们看完影片离开教室,都学会了几句解说词。而最让大家头疼的是,主题歌总是哼不到调上。为了帮助传唱,学校多才多艺的常老师拉我一起随后面的班级再看一遍,他负责记谱,让我把歌词记录下来。我俩分工协作,很快把这首歌曲完整准确地记下来了。第二天,“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歌声就在校园传遍。

这次接电影因为和范连长合作愉快,后来民兵在部队靶场演练的时候特别邀请了我参加。那是我第一次真枪实弹射击打靶,这是接电影带来的额外收获。(xawb201908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