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届中国报人散文奖作品选(1)

(2025-04-02 15:06:38)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第四届中国报人散文奖作品选

1)在火中生莲——韩愈与潮州(A)

唐元和十四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潮州一任不到八个月,他没有因为失意而消沉,反倒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一系列为民谋利的工作中。他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明,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潮州百姓永远记住了韩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为纪念韩愈而命名,后人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这份永远的纪念,不仅因为韩愈能写一手锦绣文章,而且因为他抛却了个人荣辱,脚踏实地地为老百姓谋福利、做好事。

居尘学道,火中生莲;德润古今,道济天下。这恰是今天来谈韩愈的意义所在。无论为文为官,无论是进是退、是荣是辱,只要能力之内,必应“民”字当先。爱民如子,视民如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这十六个字,才能得到人们发乎内心的拥戴,一生功业才会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永世流芳。

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清代两广总督吴兴祚一路向东,从广州来到潮州的韩文公祠。

远山如骏马奔腾而来,海天一色中的石阶高耸云表。岁月凋零,人心不老。吴兴祚感慨万分,题诗勒石。

这一年是1684年。此后300余年,因为这首诗,吴兴祚与他倾慕不已的文公韩愈一道,被镌刻在中国南疆的文化碑林。

以这一刻为终点,时光向前倒退865年——这是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短暂的“元和中兴”已经攀到了顶峰。唐宪宗励精图治,国家政治由动荡渐渐回归正轨。这一年,是值得书写的一年:李愬讨伐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横海节度使程权奏请入朝为官;申州、光州全部投降;朝廷收复沧、景二州;幽州刘总上表请归顺;成德镇上表自新,献德州、棣州;刘悟杀节度使李师道降唐;成德王承宗、卢龙刘总相继自请离镇入朝……藩镇割据的局面暂告结束。

端的是轰轰烈烈、扬眉吐气的一年。这一年,还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小到同这一年的任何一件事相比,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恰恰是这件小事,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命运。

史料记载,“十四年正月,宪宗遣宦官赴法门寺迎佛骨至长安,留宫中供奉三日,然后送各个寺院供奉。长安王公百姓瞻视施舍,唯恐不及。”刑部侍郎韩愈却不以为然,他“不合时宜”地上表切谏,慷慨陈词,直言将佛骨送到寺院里让百姓供养,毫无意义且劳民伤财。在中国数千年、数万计的“表”中,这份秉笔直言、震古烁今的《论佛骨表》,是中国文化史中足以彪炳史册的大文章,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文人因言获罪的耻辱一页。

由是韩愈贬谪潮州。韩愈于潮州的八个月,是他抱病守缺、失意彷徨的八个月,却是潮州日新月异、脱胎换骨的八个月,从此儒风开岭娇,香火遍瀛洲。

元和十四年元月十四日,1200年前一个阴冷晦暗的冬日,韩愈蹒跚着走出长安,以戴罪之身一路向东、向南,再向东、向南。

潮州属岭南道,濒南海,《旧唐书》记载其“以潮流往复,因以为名”。潮州自古就是荒凉偏僻的“蛮烟瘴地”,是惩罚罪臣的流放之所,唐代亦然。不少名公巨卿如常衮、韩愈、李德裕、杨嗣复、李宗闵等都曾经被远贬潮州。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在途中,韩愈写下了这首千古流芳的诗篇。15年前,他因上书论旱,得罪佞臣,被贬阳山,也是隆冬时节,也曾途经蓝关。悲恸之情,何其相似?这是韩愈第二次被贬黜岭南,这一年,他拖着52岁的“衰朽”之躯,以为自己就此葬身荒夷,永无重归京师之日,无限唏嘘地托付子侄替自己埋骨收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