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遗址两相参悟,寻觅李杨爱情传奇(上)
(2025-03-20 20:10:40)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园地 |
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引轰动真不易
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帝妃爱情传奇为主线,在“长恨歌”故事的发生地重现了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述的悲欢离合。在“杨家有女初长成”(序幕)——“一朝选在君王侧”(第一幕)——“夜半无人私语时”(第二幕)——“春寒赐浴华清池”(第三幕)——“骊山高处入青云”(第四幕)——“玉楼宴罢醉和春” (第五幕)——“仙乐风飘处处闻”(第六幕)——“渔阳鼙鼓动地来”(第七幕)——“花钿委地无人收”(第八幕)——“天上人间会相见”(第九幕)的宏大结构中,荡气回肠地演绎了千古爱情的绝响。
从唐代白居易创作《长恨歌》、陈鸿创作传奇《长恨传》,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到笔记《次柳氏旧闻》《明皇杂录》《杨太真外传》《梅妃传》等,再到元杂剧《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浴罢华清宫》《罗公远梦断华清宫》与白朴的《梧桐雨》、清洪昇《长生殿》,以及鲁迅当年想写长篇小说《杨贵妃》并到华清池实地考察……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传奇爱情一直流传至今。将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搬到实景地,且该剧各场次名称选择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句命名,体现了主创者钻研故事情节乃至刻画人物的用心、严谨。尤其是自上演以来,《长恨歌》引起了国内外观众持久的喜爱、点赞,实属不易。
以假作真的“杨妃池”已成文物
骊山温泉是河谷两组断层与骊山北麓大断层的相交处形成的涌水口——千百年来地下热水的天然出口。温泉有四个涌水口,可饮用。用其沐浴,则对风湿症、关节炎、肌肉痛、消化不良以及各种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诏令房琯“益治汤井为池”,易名温泉宫为华清宫。而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张继《华清宫》)”所吟咏的正是那时华清宫的鼎盛景象。
“安史之乱”后,杨贵妃一门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继而殃及骊山温泉,皇帝游幸日稀。宦官头子鱼朝恩竟将华清宫“宫观楼及百司行廨”等建筑拆除,解运到长安,盖了寺庙。北宋以来,历朝已不在长安建都,华清宫也在后晋改名为灵泉观,赐给道士。尽管清康熙等少数封建帝王曾到这里游览,诸代也先后修葺过多次,但其景象远不能与盛唐时同日而语。
到了近代,人们在温泉之源东北部修建了一座“飞霞阁”,阁下修筑了状似海棠花的“杨妃池”;阁上筑亭,号“晾发亭”,取民间传说杨贵妃沐浴后登阁“垂发”赏景之意。而“杨妃池”三字是郭沫若先生书题的。
由“杨妃池”南侧登上十多个台阶,便是当年蒋介石的行辕——五间厅。蒋氏及其军政大员以假作真,均以在“杨妃池”沐浴为乐。以假作真的“杨妃池”,也已成为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