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谈(45)
(2023-10-29 20:00:27)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学习园地 |
(45)“月夜魂”还是“夜月魂”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遴选了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语言与文学》(《王力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又见高中《语文》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一文中,王力先生这样写道:“诗人们还把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地理、时令、宫室、动物、植物、形体等,用一小类相对,叫做工对。上面所引白居易诗的例子,就是工对的典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为什么不说成“……月夜魂”了。
前为“月夜魂”,后作“夜月魂”,为什么呢?
翻检相关唐诗选集及杜诗注本,笔者发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普及性的唐诗选本多为“月夜魂”,如《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80年版)及各种“三百首新注”等;而专门性的杜诗注本则多作“夜月魂”,如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杨伦《杜诗镜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浦起龙《读杜新解》(中华书局2000年版)、傅庚生《杜诗散绎》(东风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等。
韩愈《师说》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攻”杜诗者,应该更具权威性。又,“杜诗注本太多,仇、杨为胜”(张之洞《书目答问》)。《杜诗详注》等之所以为学界所推崇,不仅因为成书年代较早,还由于它依据的是宋代所编的杜诗定本,能真实地反映杜诗原貌,具有极高的可信度;而《唐诗三百首》之类,则为“流”中之“流”的“三手货”“四手货”,它们在传抄过程中若出现文字出入也是极其自然和可能的。
撇开版本不说,就律诗的对仗而言,亦应以“夜月魂”为优。在“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两句中,“夜”与“春”属时令类,“月”与“风”属天文类,“夜月”与“春风”正好可构成王力先生所说的工对。杜甫写诗苦心孤诣、精于格律,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为海势聊短述》),当不会出现“月夜”对“春风”这样的瑕疵!
如果联系内容来看,则更应选取“夜月魂”。第一,《杜诗详注》中认为,“夜月”一词本自庾信《昭君辞应诏》:“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便入胡笳声。”“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其一)》)“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杜甫对庾信的推崇;如此,袭用其诗中的“夜月”意象自属情理之中。第二,“春风面”指昭君的美丽容貌,已为所有注家所认同,可谓不争之事实。这便意味着“春风”用以修饰“面”,“春风面”即“春风”一般的“面(容)”。据此,“夜月魂”也应是偏正结构,即“夜月”也是用来修饰“魂”的,“夜月魂”意即“夜月”一般的“魂(灵)”——“夜月”重在“月”,皎洁的明月正如昭君那纯洁的灵魂,可谓妥帖;若为“月夜”,则重在“夜”,便无法与其后之“魂”构成意义上的联系。
因此笔者以为,较之于“月夜魂”,“夜月魂”当更合杜甫本意!(文:宋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