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谈(39)
(2023-10-23 21:47:25)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学习园地 |
(39)肆虐洪水流成“灾”
“用好了是绵羊,用不好是老虎”,这句话用来形容水,再恰当不过了。人离了水不行,但水多了也会遗患无穷。如今虽然“灾”字下面是火,但在古人眼里,火灾不过是一家或者数家之难,而水灾就是整个村镇的灾难了。
我们看看甲骨文的“灾”字,与火一点关系也没有。最早的“灾”源自卜辞,是水的横写,属象形字,有恣意横流、左冲右撞之意;之后的“灾”是个象意字,在“川”的三道之间有两斜横,意为川被横断,造成水灾;再后来“灾”是形声字,“川”字中间一竖变成“才”字做声符,显然是个后起字。但不管怎样,“灾”字都是源于水,而没有源自火。
说到“灾”字,不能不说说“川”,甲骨文的“川”与现在的“川”非常相似,就是在中间一竖的两旁各点两点表示水,而篆文的“川”则把四点省略了,与今天的“川”字一模一样了。“川”这个字,看着就非常顺溜,给人以畅通无阻之感。但“川”一旦被阻,水就会泛滥成灾,所以古人在“川”上横加一杠,造成“灾”字。意即水道不能堵塞,只能疏通,不然水位就会抬高,堤坝一旦崩溃,就要导致水灾,人和物都会被淹没。
古人想利用水,即汲水,就要傍水而居;古人怕发大水,要排水,依然要依水而居,这就是古代城镇多建筑在江河岸边的主要原因。“邑”就是城镇,上面的“口”表示城,下面的“巴”表示人,是“人”的另一种写法。“邑”的上面加“川”就是“邕”,表示城镇的东西南北都有河流来浇灌。江南水网地区的城镇中,带“邕”字的地名多,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很多城镇虽然依水而居,但由于排水设施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旦雨季来临,不是小区成泽国,就是大街可捕鱼。
说了半天,我们再回到“灾”字上来。繁体的灾是“災”,上面是川,也就是水,下面是火,说明后来火灾频发,古人看到水火一样无情,所以将火也放进了大灾大难之中,这就是“災”字的来历。现代简体的“灾”字宝盖下面只有一个“火”字,上面的“川”变成了一顶房子,似乎只有火烧了房子才是“灾”,这个“灾”未免有点狭义了,似乎忽视了水患的存在。实际上,字归字,古往今来的劳动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忽视水患的存在,洪水猛于兽,人们时刻在疏通着“川”,只有“川流不息”,才能造福于民。(文: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