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谈(9)

(2023-09-22 23:09:54)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学习园地

9) 说说“饕餮”这俩字

“饕餮”(to tiè)一词,值得一说。首先是繁复的笔画,不好写,弄不好就写错;其次是难记的读音;再者就是复杂多变的词义了,最后一点是重点要说的。

大多数人都笼统地知道“饕餮”是个贪财贪吃的怪兽。然而,为什么到了苏轼笔下,它又一下子成了人人羡慕的美食家了?

“饕餮”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这段话是说,缙云氏有个坏儿子叫饕餮,贪食贪财,无恶不作。老百姓把他与混沌、穷奇、梼杌(táowù)合称为天下四凶。混沌结交盗贼,行凶作恶,杀人如麻;穷奇散布谣言,陷害忠良;梼杌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饕餮贪婪成性,欲壑难填。

“饕餮”的长相如何?《神异经·西荒经》:“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而《山海经·北山经》又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这里的“狍鸮”,就是“饕餮”。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刻有一种兽面纹,《吕氏春秋》称之为“饕餮”。据《吕氏春秋·先识》说,“饕餮”贪吃无厌,为满足吃的欲望,竟然吃自己的身体,结果只剩下自己的头、因无法吃到而留下了。所以作为青铜器上的主流纹饰——饕餮纹,都是“有首无身”的。

有的说它是牛身人面,有的说它是羊身人面,还有的干脆就说它是人。但不管它是人还是兽,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都说它“贪”。所以,“饕餮”就成了贪婪的象征。但是,苏东坡为什么给它授予“美食家”的称号呢?这源于苏东坡的《老饕赋》。在这篇文章中,苏东坡这样写道:“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就是把鲜美的食物统统聚敛起来,以满足我的口福。

有人认为苏东坡把“饕”理解成贪吃,是用错了,其实不然。大学问家苏东坡这样用是有根据的。的确曾有人把“饕”解释为贪财,把“餮”解释为贪吃,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把它们分得这么明确。如《说文解字》中就没有分哪个字是“贪于饮食”,哪个字是“贪于货贿”,而一律把它们都解释为“贪”。

《淮南子·兵略运》:“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搔动。”其中的“贪昧”就是“贪婪钱财”,而与“贪昧”并列的“饕餮”就不可能再有“贪财”之义了。根据《左传》上“贪于饮食,冒(贪)于货贿”之说,可知《淮南子》上与“贪昧”并列的“饕餮”应该是指“贪于饮食”。所以说,苏东坡把贪吃的人称作“老饕”不是没有根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汉字谈(8)
后一篇:汉字谈(1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