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谈(52)
(2023-08-25 19:44:53)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园地 |
(50)高馔蒸馍
雷炳新
高馔蒸馍是“蓝田十大美食”之一,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其造型独特,口味香醇,深受家乡人民喜爱。
小时候,我们村极度贫穷,许多家庭一周难得吃上一次黄糕馍或黑面馍;孩子们天天期盼着“高馔蒸馍”的吆喝声响起,因为只有这时才能吃上难得一见的白面馍。记忆中,从白鹿原香村来的吴老头手提着一只竹提篮,提篮里洁白的毛巾下盖着麦香浓郁的高馔蒸馍,吴老头边走边吆喝:“高馔蒸馍,高馔蒸馍……”当他走到我家门口,母亲便从筐子里取出一枚鸡蛋拿去换一个蒸馍。我把高馔蒸馍捧在手里,半天舍不得吃。在母亲的敦促下,我小心翼翼地剥开馍皮,再用指甲掐着小块一层一层地剥着吃,慢慢品味。每吃一次高馔蒸馍,我都要开心好几天。
白鹿原香村是高馔蒸馍的发源地,香村的吴家世代经营高馔蒸馍,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摸索出了一套繁杂而细致的制作流程,包括精选上等白面、和面、酵头起面、精心揉面、揪块、精致造型、点红、装锅、大火定型、文火蒸馍、停火焖锅、小心起锅等十几道工序。
高馔蒸馍一定要精心选择上等白面,即农家磨面时第二轮出的面,这轮面没有任何杂质,质量最优,色泽最白。和面的水要掌握好比例,起面要硬,水不能多。起面时,要用每次预留的酵头,而绝不使用发酵粉,温度要控制在20度左右;若是冬季,可放在火炕上用被子热焐,时间控制在10小时左右。发好的面要反复抓、揉、吊、压、抻、搓。高馔蒸馍要求使用硬面,揉面很费力气而且用时长,直至面团弹性适度,筋度十足,表面光滑才行。揉好的面要揪成大小匀称的面团,制作造型。高馔蒸馍的造型极为讲究,整体呈圆柱体,粗约茶杯,高约十二三厘米,下底面略小而平整,便于竖立放置,上底面略大而中心微鼓,圆周棱肥厚外翻,显得敦厚硕大。最后在圆柱的上底面点上红点,力求美观。进锅时摆放整齐,距离不可太近,防止膨大后互相粘连。放进锅里后先用大火猛烧定型,然后文火慢烧约30分钟。蒸好后停火焖锅3-5分钟方可出锅,如果猛然出锅,蒸馍骤然遇冷表面会有皱斑,卖相上就大打折扣了。起锅时更要小心仔细,防止蒸馍被磕碰。
考究的原料和工艺流程必然会制作出不凡的美食。高馔蒸馍外形美观,洁白润滑,口味香醇,硬面制作让高馔蒸馍质地瓷实,体型不大但重量可达二两半,剥开表皮,里面呈层次状,可一层一层地剥着食用,揉面上的功夫使得它筋道耐嚼,口感极好。
如今,白鹿原香村吴家的后人依然传承祖业,把高馔蒸馍做得愈来愈精细,愈来愈美味。(xawb2020041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