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说“羊”(9)
(2023-07-01 20:59:50)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9)羊:会报警 能拉车
说起羊与通信报警,您也许很快会想到老故事片《鸡毛信》中的绵羊。影片中的儿童团长海娃接受任务给八路军送鸡毛信,途中遭遇日本鬼子和伪军,海娃急中生智,抱起领头羊,巧妙地把羊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折起来的鸡毛信,绑在了老绵羊的尾巴底下,保住了鸡毛信。如果没有老绵羊尾巴的保护,这封十万火急的情报就会落到敌人手中,损失不可估量。
历史上,羊紧急报警的“事迹”值得秉笔一书。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独特的报告水警(洪水灾害)方式叫“羊报”。所谓的“羊报”,就是报汛水卒坐着特制的“羊舟”顺流而下报告水警。据载,黄河上游甘肃皋兰县城西,在清代设有水位观测标志——即一根竖立中流的铁柱,根据历史上洪水水位情况而在上面刻有一道痕,如水位超刻痕一寸,预示下游某段水位起码水涨一丈。当测得险情时,“羊报”便迅速带着干粮和“水签”(警汛),坐上羊舟后,迅速用绳索把自己固定好,随流漂下时,每隔一段就投掷水签通知。下游各段的防汛守卒便在缓流处接应,根据水签提供的水险程度,迅速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等各项准备。“羊舟”很独特,它由好多件晒干的大羊皮缝合,并浸以青麻油,使之密不透水,充气后可浮水面,颇似今日的皮筏。“羊报”的工作十分危险而重要。
羊与交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载运方面。上世纪90年代,笔者携子女到厦门旅游,在逛中山公园时,看见有好几辆羊拉车吸引着小孩子坐着玩,我们从未见过,也甚感新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羊温顺可爱,体格不高,拉起车来要比牛车、马车平稳安全,所以我们也让小孩子亲自驾羊车过把瘾,至今还保留着20多年前“小皇帝”坐羊车的照片。
其实,羊车起码在汉朝就已出现,当时的汉画像砖上就有羊拉车载人的彩绘和浮雕图像。别小看羊车,在古代,它是皇帝和朝廷权贵才能享受到的尊贵待遇呢,这一点,从 “羊车所止”一词的来历便可窥一斑:晋灭东吴后,荒淫好色的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于太康二年下诏,把原孙皓后宫的五千美女召入自己宫中,使后宫妃嫔达到一万人。平日,司马炎不思朝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吃喝玩乐上。由于后宫妃嫔太多,如何选择幸御便成为一大难题。司马炎就挖空心思地想出一个“羊车所止”法——他经常坐着羊拉车兜风游乐,听凭羊拉到哪里,就在哪里宴饮、入寝。于是,妃嫔们为了得到皇上的宠幸,就想尽办法吸引拉车的羊。她们中有的掌握到羊的生活习性,便争先恐后地用竹叶插在门上,用盐水洒地,以此诱使拉车的羊把车子拉到自己门前。(文: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