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的故事(40)
(2023-04-23 21:13:21)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40)水洞坊
水洞坊是少陵原下卧龙岗一个日夜出清泉的地方,位于樊川杜曲街办杜西村。千百年来,水洞坊日夜喷涌而出的清泉供村民饮食洗浴,浇灌庄稼。
水洞坊自古就是一处生活享乐之佳地,从汉、唐起,杜预、杜佑、杜甫、杜牧等杜氏家族就选择在此山水风光处,建造贵侯城南别墅。许多诗人在此都留下过佳句,比如杜牧有诗:“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杜村连潏水,晚步见垂钩。” 苏舜钦诗:“杜樊东边风物幽,我来系马独淹留。门前翠影山无数,竹下寒声水乱流”。
从我记事起,水洞坊的清泉就昼夜不停地流淌。水从地下涌出,形成一个直径一两米的水潭,然后顺着近一米宽的水渠流淌,水渠两边长满青草和树木。流淌十几米后,又形成一个大水池。清泉的上游供乡亲们饮用,中游洗菜淘麦,下游洗衣沐浴。大水池四周铺砌石板、石桥,妇女们在水塘边洗衣、唠叨家长里短,小孩们则在水边嬉戏玩耍,拿小石子打水漂。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杜西村三队自留地就在水洞坊下边。在夏秋干旱季节,为争浇水灌溉权,村民日夜守候在这里,以防塘水被放走。待到池塘水满,扒开口子,满渠之水哗哗奔流,浇灌着村民自留地的蔬菜、旱烟等农作物,确保其高产稳产。
每年夏秋高温季节,劳累的村民从少陵原上干活回来,先不回家,先到水洞坊清泉边洗浴,或用双手掬水喝,或头朝下用嘴直接喝,那才叫痛快,那才叫清爽。 忙完农耕的牛马,也先到水洞坊饮完水再回饲养室吃草料。就连白鹭、鸽子、斑鸠、麻雀等生灵,也到水洞坊觅食、饮水、嬉水。
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对水洞坊进行了维修,水渠上搭建了石桥,明渠变成了暗渠。出水的地方修成龙形,水从龙口吐出。人们将水洞坊也叫九龙潭,在暗渠旁还修建了一座碑,碑文记载了水洞坊的来龙去脉。水洞坊之水从龙口流出,泉水冬洗不冷,夏洗除热,真乃天赐之神物。
相传,千百年来为朝廷和达官贵人饮用的杜曲黄酒及后来酿制的杜曲白酒,皆用水洞坊等处清泉水酿制。(文:每小平xawb201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