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井的故事(39)

(2023-04-22 22:24:26)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39)渭河古道上的鸳鸯井

鸳鸯井,俗叫双井,顾名思义是两个井,而且是相距很近的两个井,也可以说是两个形状差不了多少的水井,这种井在我的老家渭河滩一带屡见不鲜,也让人费解不已。

我老家所处地域一千年前是渭水河心,岁月沧桑,河水改道成为滩涂,清末时外地人纷纷逃荒避难落脚于此,在这荒芜之地垦耕安家,群聚结社,形成村落。由于地处渭河古道内,水位偏高,昔日在村边田头打井丈许即可见水涌出,有些地方则水位更高,几乎打不到二米就见到水,打一口井不太费神,只需用砖箍一下即可使用。到秋雨多时井的水位还会上升一些,离井面不足四尺。汲水时一些年轻小伙图省事,下手快,趁势直接用扁担在井里挑桶汲水。你可别小看这汲水法,那必须要有一个高超的本领,故一般人不能胜任。所谓技巧就是桶襻不离水担钩,桶刚一接触水面,轻使劲把襻处往下一按,迅疾上提,桶里水很快吃满,左手捉住水担下方,右手使劲向右后伸张,把一桶约20公斤水飞快提起。水桶升至井沿后,又要来个举重若轻的缓缓“软着陆”,如其不然,就会事倍功半,桶水“四海翻腾”激烈震荡后溅出来,水便所剩无几,更有甚者会损坏桶帮底,让你顿觉倒霉,后悔不该。也有想逞能者,非叫你苦头吃个够,眼睁睁看着桶水吃满,桶却咕嘟嘟下沉,你干着急没脾气,捞桶还要花大半天时间,运气不好,不见得能捞上桶来,看来“学费”是要交的。

这里河道地形复杂,有时打一个井,水质不好,含碱成分大,是咸的,殷实人家便会在不远处再打一个井,天不负人愿,此井水质甘冽,这样无意间的作为,自然而然形成对目可望、牵手欲携的鸳鸯井(此乃因水质不同而称之)。有地便有井,这是河滩平原的基本特征,故水井星罗棋布。而富裕家在打井时也用了心智,利用水浅易打井的优越条件,在自家地顶头常打成相距不远的两眼水井,以供浇地提速之便。倘若在夏秋天热时要浇庄稼,有高骡子大马的人家会套两挂水车合股浇地,这样渠水大有冲力,水哗哗顺渠争先恐后流进田地,一单一畦浇地快。尤其伏天的苞谷地浇与不浇泾渭分明,浇过的地叶枝气势昂扬,没浇的地叶枝低头耷耳,无精打采。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实行单干时,一般家庭会养一头牲口,有一头牛或驴就不错了,有的穷苦人家干脆没有,到浇地时借牲口拉水车,若遇到双井浇地套上两挂水车,能借个高脚子(骡或马),拉一辆水车,再借一头牛或驴拉另一挂水车,那是再好不过了。但见骡子昂首挺胸,步履轻盈,拽起水车如同闲庭散步一样转圈圈,那老式木水车的水斗子会一斗子一斗子快速旋转,水倾倒进轴槽,淌着流进水渠哗哗作响。而牛驴拉的水车慢腾腾,想走不走地转动,水也有一下没一下淌出,孱弱之水混入渠中,而这些爱耍“滑头”的牛或驴还会不时停下来嗅一嗅,偷吃些什么,故农家人都会在套牛驴的水车上安排妇女或小孩吆牲口,若发现偷懒现象就会大声吆喝几声,甚至会动鞭子或树枝抽打驱赶,牛或驴才会懒洋洋地动身拽水车。

农业合作化时,土地归集体所有,社员在农业社劳动挣工分养家,遇到伏天浇地牲口少,生产队就安排男劳力扳辘轳浇地,双井上常常出现人畜竞赛的局面,这边套个牲口拽水车,那边由人扳梢桶绞辘轳,仍是两股合一浇地,男劳力两人合扳一个辘轳,定时轮换。父辈们那时正当年,干起活来特卖力,赤日下光着上身,下身只穿个大裤衩,肩头搭个自家纺线织成的花型布手巾,双臂绞得辘轳飞转,啪啪啪,大梢桶刚一上井沿,还未停稳,父辈们脚手并用,啪一下一大梢桶水即刻倾倒进水槽,颇有冲击力的水哗一下就没影儿了,追赶超越前一桶的尾水,涌向水渠。没有时间喘息的父辈们用手巾胡乱把脸身擦几下,又使足劲儿扳辘轳。这不仅是一场体力竞争,而且体现着“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这一集体所有制原则。

那时我是“小八路”一类的毛孩子,却被大人高看一眼,被派上用场改水浇地,生性喜爱玩水的我会完美地完成任务。每当一畦玉米地浇完后,我会飞速蹚着渠水钻出青纱帐,边跑边喊“换了——换了——”如报晓鸡叫着,直到父辈听见回应换着浇另一畦地。但双井的另一个井套的牛或驴竟无视男人们的大干场景,仍慢条斯理转圈走着它的路。

双井在我们偌大的村落田间散落六、七对,村边的双井一年四季都很繁忙,但远在田间的双井却比较寂寞,如果没有井上长的树让人远远望见,谁人能知道它的存在?就在远离村落的双井上,我儿时曾上演了一幕惊魂之险。原来双井上栽有洋槐树,每到四月麦吐穗之际,洋槐花丰盈挂满枝干,惹人嘴馋,我曾约俩小伙伴前去采摘。生性好铤而走险的我,在和小伙伴采摘完一株树的洋槐花后,为了争取时间和逞能,竟别出心裁想从交错的此树跃到另一株树上,使劲跃过去,谁知对面的树枝虽被我抓住了,但因洋槐花树枝生性脆易折断,于是我猛地跌下,幸好井上有没有拆掉的老式木水车,我才没有掉进井里,但皮肉受疼是肯定的。

时隔多年,在我曾出现惊魂一幕的双井上却真的发生了一起惊人悲剧,一对思想进步的大队文艺骨干,处于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因家庭反对交往等原因,深陷感情深渊难以自拔,双双跳入各自面前的井中,让双井成为人们心痛的鸳鸯井。(文:李俊奇xawb20180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