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3)

(2023-02-03 22:52:34)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园地

3)关中农村“二月二”趣俗

“二月二,龙抬头”。其时正当阳历三月初,处于节气“惊蛰”前后。“春雷响,百草兴。”天气变暖,河水解冻,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草木开始发芽。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据说这天,沉睡了一冬的龙要开始抬头了,所以又叫“春龙节”、“龙头节”。这天,在关中农村更是流传着多姿多彩且生动有趣的饮食、生产和生活习俗。

饮食习俗

俗信,从前一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家家不能动干锅,即不能烙馍。到了农历二月初二这天,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老龙抬头,大地回春。农村家家户户炒苞谷豆、黄豆、棋子豆。从这一天起,人们可以烙馍了。

“二月二”这天,关中地区有爆米花、炒苞谷豆、炒黄豆、炒蹄趾蛋等风俗。炒苞谷豆或黄豆,讲究要把豆子爆成开花状。蹄趾蛋则是将削面先切成条状,再切成小块块,形状就像牲口的蹄趾,所以叫“蹄趾蛋”(也有人称“棋子豆”)。二月二的一大早,就听见一片爆米花、炒苞谷豆的声音,类似鞭炮一样,持续不断。人们以此来庆祝龙抬头,也是为龙献上一份珍贵的食品。爆米花、苞谷豆、蹄趾蛋(棋子豆)等,既给在家的人吃,还要留下一部分送给至亲,同时也要给远在外地的家人捎寄一些尝尝。

吃炒豆豆也叫“咬虫”、“咬蝎子”、“吃蝎子尾巴”。俗话说:“咬了虫,牙不疼。”这种风俗流传在关中民间的不少地方,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把供奉于神灵前的献糕——像蝎子、蝎子尾巴的花馍,切成碎块,在锅中烘干,让小孩子吃。认为这样可以杀死肠道中的寄生虫。

为什么要在“二月二”这天爆米花呢这里蕴含有一个“金豆开花”的神话故事。传说,有位名人,惹恼了玉皇大帝,于是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到了来自人间的哀号,并看到无数人饿死的惨景。为了救黎民百姓,龙王违抗了玉皇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皇得知,勃然大怒,将龙王打下凡间,并压在一座大山下。山上立了碑,上面写着:“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宵阁,金豆开花方可归。”为报救命之恩,人们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那天正值二月初二,人们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醒悟:这金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大家商量好,家家户户就一起开始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是百姓在救他,于是大声向天上的玉帝喊:“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这时,玉帝一看人间,果然是金豆花齐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重回天庭,继续向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年二月初二,人们就爆玉米花吃,这也寄托了普通百姓渴求五谷丰登的理想和愿望。

“二月二”这天,有些地方则流行吃春饼。过去的生活条件可不像现在,想什么时候吃春饼都能吃上,那时只有在“二月二”这天,人们才能吃上春饼。因为“二月二”是春龙节,吃春饼是吉庆、喜庆的意思,所以,再穷苦的人家也会摊几张饼的。只是,白米细面的春饼大都是有钱人家的“专利”,穷人只能把苞谷面磨细,然后在平锅里摊几张煎饼,权当春饼食用了。家境好一点的也会吃荞麦面做的饼,饼中卷的菜里搁点猪肉、油渣子和炒鸡蛋;而普通人家卷点萝卜丝和豆芽菜就很知足了。

“二月二”这天,一些地方还有烙“龙鳞饼”(用麦粉做成类似龙鳞的饼子)、吃“龙须面”(用麦粉擀制又细又长的面)风俗。俗话说,“二月二”吃了“龙鳞饼”,全年不受冻;吃了“龙须面”,全年体康健。(文:白来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