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把门
(2023-01-29 21:54:59)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无论是观看古装影视剧,还是游览文化古迹,在古代宫殿、寺庙、桥梁、府邸、园林、陵墓前,几乎都能看到石狮子的身影。直到今天,一些机关办公楼、宾馆饭店、医院超市、景区等建筑物的门前依然流行摆放一对石狮子。为什么中国人如此敬重舶来的野生动物狮子呢?
据文献记载,狮子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即公元87年),安息国(即今天的伊朗)遣使献师(狮)子、符拨。”当时伊朗派使臣给汉章帝刘恒送的礼品非常罕见:狮子和符拨(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而踏入中国国门的狮子一开始就很受待见,并被人们称为“瑞兽”。其实,狮子在中国得宠跟汉代佛教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关系。传说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因此,汉唐时的帝王、贵胄们在生前建造陵墓、坟宅时便首开先河地利用了石狮,现今发掘或保存的汉唐帝王陵墓前出现的石狮便是明证。
而狮子又是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呢?刻录元代民间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谓:“都中显臣硕税之家,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从这条看门狮子出现时间最早、也是最详细的记录看,狮子把门应该出现在宋代之后。民间传说,石狮子把门的寓意主要体现在驱邪纳吉、预卜灾害、显示地位、艺术装饰等四个方面。那么,究竟是石狮子的“镇邪”作用大,还是它的“招财”本领高呢?在古代,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若在当今,我想,石狮子的“粉丝”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在科学不发达的愚昧落后时代,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都崇拜着自然界和神。比如狮、虎、狼等动物都曾被人们视为动物神而加以祭拜。狮子是“百兽之王”,其威力自然就非同凡响了,所以,选择石狮子作为城门、宫门、衙门、宅门乃至墓门等的“守护神”,“辟凶纳吉”再理想不过了。由此可见,在科技信息非常落后的时代里,作为弱势的人类,在门前摆石狮子无非是期待这种“祥瑞之兽”能够抵御妖魔鬼怪之类敌人的侵害、保平安。
不过,在《淮南子》中,还提到了石狮子的另一项重要功能——传递灾害信息。据说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城里,神暗示一个“孝子”,让其每天察看城门石狮子的眼睛,若发现它流血,即有大灾难将要发生,便要马上动员全城老百姓撤离。后来,城里有个屠夫见“孝子”每天都“傻不拉几”地盯着石狮子的眼睛看,便想捉弄他。于是,屠夫将猪血涂在石狮子的两只眼睛里,伪造“灾害信息”。没想到,屠夫的“恶搞”,不仅引起孝子的疯狂自救,同时也招来了世界末日。这个故事带给人类的启示是: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并非是天神,而是人类自己。门前摆上石狮子,真的就能得到护佑而“平安吉祥”“升官发财”吗?恐怕不尽然。(文:赵柒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