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好大一棵树(作者:庄电一3)
(2023-01-14 16:16:39)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张贤亮 好大一棵树(3)
张贤亮热爱宁夏这块神奇的土地,为她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改革开放初期,外界对宁夏了解较少,有人甚至把寄给张贤亮的信寄到了宁夏以外的地方,信封上居然出现了“甘肃省银川市”“青海省银川市”“甘肃省宁夏银川”等莫名其妙的写法,宁夏日报就此展开了“宁夏在哪里”的讨论。
宁夏渴望被认知。
张贤亮为此感到不平,他不仅利用外出的机会宣传宁夏,而且亲自撰文赞美宁夏。这位作家把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宁夏称作精致的“盆景”。这个提法,既新鲜又形象。
张贤亮热心慈善,扶危济困,为宁夏人民做了许多善事、好事。在最近十几年里,他连年向希望工程捐款。哪里受灾、谁有困难,他都会伸手援助。2010年,他发起“救生行动”,此后每年都拿出150万~180万元,救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大病患者。很多患者通过他的资助,得到了及时医治,缓解了经济压力。
“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中国十大慈善人物”等等,这些奖项和称号是对张贤亮慈善事业的最好注脚。2010年,他又出任了“宁夏慈善大使”。
2012年,中国文联在北京举办“百花迎春”活动,其中的“宁夏板块”邀请张贤亮参加。当时,张贤亮正在生病,但他还是带病前往。当有关人员向他通报准备创立宁夏文艺基金并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时,张贤亮当即表示同意,并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拿出方案。
一杆大旗
张贤亮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超越了文艺界,超越了知识界,超越了省界,甚至超越了国界。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张贤亮被评为“影响宁夏50年人物”。随后,他又被评为“宁夏当代名人”,这对他来说都当之无愧。
《朔方》(其前身是《宁夏文艺》)杂志常务副总编、作家漠月对张贤亮的文学成就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他是“挺立潮头、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且善于用文学形式表达思想、观点的作家”,其作品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前瞻性和预见性。
宁夏文联副主席刘伟对记者说,张贤亮虽然年近八旬,但他始终紧跟时代,对政治问题很敏锐,思想一点儿也不僵化,有些见解甚至是超前的。
张贤亮曾经长期担任宁夏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在组织宁夏文艺家进行艺术创作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漠月认为,张贤亮对宁夏文学艺术的主要贡献,还是影响、引导和带动三个方面。
“张贤亮是一杆大旗!”漠月对记者说,他很好地发挥了标杆作用,他让宁夏许多作家有了学习的榜样,也提振了他们的信心:宁夏,同样可以产生有全国影响、乃至世界影响的大作家。
宁夏文艺界曾以“好大一棵树”来比喻张贤亮,也曾为这棵树的孤独和宁夏文艺界在一段时间内的沉寂而感叹、忧虑。
然而,在张贤亮这杆大旗的感召下,宁夏的青年作家很快地成长起来。先是崛起了“西海固作家群”,紧接着又形成了以石舒清、陈继明、金瓯为代表的“三棵树”,随后又产生了季栋梁、漠月、张学东等令人瞩目的“新三棵树”。中国作协等单位还在北京专门为宁夏的“三棵树”和“新三棵树”现象举办了研讨会。
无论是“三棵树”,还是“新三棵树”,都是以张贤亮这“好大一棵树”而为榜样的。
现在的宁夏,“作家林”枝繁叶茂,新秀俊杰更是如雨后春笋,成为一道耀眼的文学景观。对此,张贤亮感到很欣慰。
有人评价,宁夏的文学成就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于这样一个只有600多万人口的小省区来说,相当不易。这其中,张贤亮的作用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