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之美(3)
(2022-12-04 16:35:50)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3)观荷
鲁院里有一池荷塘,在我们必经的地方,出出进进,我们都要打它身旁经过。
池塘不算太大,却颇为精致。初来的时候, 池塘里是没有荷的,只有许多的鱼,这些鱼多是红色的,大大小小,在池塘里欢快地游来游去,过着不知天上日月的生活。
某一日,池塘里的鱼被打捞,水被放干,问起,说是要种荷。于是池塘里便放进了一些咖啡色的瓦盆,原来,鲁院的荷是这么种的,新鲜,我的心中充满了好奇。
我就想,这些荷会怎样地生长出来呢?数天后,荷塘里冒出了豆瓣般的小芽,然后慢慢地长到指头大,再到铜钱状,饼干状,最后冲出水面,游浮于池塘。不几日,荷塘便变得生机勃勃了,那些嫩绿的小叶挤挤挨挨在水面,像一群调皮的孩子,簇拥在那里,释放着生命的美和纯真。于是,每每打此经过的时候,便要在荷塘边停驻一会儿,用我十二分的好奇观望着这些荷们生长的律动。
池塘里因为有了荷,便日日有了些变化,荷叶长大了,长得肥厚了,鲜绿了,荷茎长高了。这些变化虽然细微,但是它的每一天都跟前一天不一样。荷悄悄地生长着,一如在我指缝中溜走的时光,荷每长大一天,意味着我在鲁院的日子会少一天,因而我的心情是喜忧参半的。之所以喜忧参半,说到底,我是恋着这儿的,恋着这儿的一草一木,恋着这儿的人文气息,恋着这片可以滋养我心灵的园地。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被书香填充得满满的,归去之后,这样的日子可否再有?归去之后,这样的心情可否再有?
来到北京,在鲁院的荷塘还未鲜绿之时,我曾去了清华,只为看一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体味一回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那是一个春日的周末,我与同学相携,走进了清华园。在清华学生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荷塘中的荷尚未露头角,只是一些小浮萍,静静地漂浮在水面,荷塘边有一些学生在读书,荷塘恬静并安详着,充溢着书香之气。我们在荷塘边徘徊着,体味着朱自清笔下的荷塘的意境,只是,那些曼妙的荷,那些美丽的荷还没有长成,徒留一种寻而不得的遗憾。其实,我也知道,时代在变,就算是我真正见到了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我的心境同朱自清彼时写这篇文章的心境也是不一样的。
荷花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长高,长到两尺高的时候,打起了花骨朵,圆嘟嘟的,极饱满,于是,每一天的清晨和黄昏,我们就倚坐在荷塘边,静等着荷花的开放。鲁院的池塘边便常常有学员们一阵又一阵清脆而透亮的笑声,惊得池塘的鱼儿四处逃散,待笑声过后,它们又再游回来。时间久了,已成习惯,它们已不再惊,亦不再逃,鱼儿知道,这是一伙没有恶意的人,因为他们还常常带来了面包屑和碎馒头喂它们,他们只是,只是喜欢这一池绿色和充溢满池的生机。
某一天,有同学兴冲冲地发布消息,荷花开了!人皆问,真的开了?真的开了,不信你们去看去!我急急地去了荷塘。开了,荷花真是开了,虽然只是一朵,但已令满池生辉,它粉粉的、嫩嫩的,如初生的婴儿那样明媚与可人,让人情不自禁地喜欢。这是新荷,鲁院的第一朵荷花,开在北京仲夏的天空,如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醉了荷塘的天空,醉了鲁院的夏阳。
一朵荷花开了,接着便有很多朵荷花开放,它们像一群豆蔻年华的少女,灵动而娇妍地开放着,令荷塘妩媚嫣然。只是,只是当满池荷花开放的时候,却是我们该离开鲁院的时候了。我站在荷塘边,心中充满了感伤,荷呀荷,在你最美好的时刻,我却要与你别过,此一别,将是何年?相信,我还会再来,只是不知是不是在你最美的时刻?
我用手机留下了对荷最后的印象,而这片荷塘也会是我心中最美好最恒久的向往。此后,别处也是有荷的,但它终究不同于鲁院的荷了,那么,我且将它珍藏在心间,让它时时在我心中散发着文辞墨香。
又一轮朝阳升起,我再看了一眼那些兀自妖娆的荷,别过……(文:徐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