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游原上的美狐仙

(2022-11-18 22:31:25)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读书


前段时间,电视剧《刘海砍樵》在中央和地方的一些电视台热播,再次引起人们对于狐仙的兴趣。刘海和狐仙的恋爱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前几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就编排过一部秦腔剧《刘海戏金蟾》,讲山中狐仙家的九妹爱上了与老母相依为命的樵夫刘海,不料蟾蜍精从中作梗,众狐仙姊妹协力战胜蟾蜍,刘海和九妹终成眷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关人与神仙的恋爱故事由来已久。汉晋之间就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故事。干宝《搜神记》说:“千年之狐,化为美女。”道家以为人和动物如果经过修行千年不死,就会化为法力无边的神仙。不过在《搜神记》这样的志怪小说中,具有灵异特征的狐狸还被称为“狐怪”或“老狸”,是祸害人类的异类。到了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江南文人沈既济在长安做左拾遗时,创作了一篇传奇小说《任氏传》,标志着人狐恋爱故事的开始,故事中的狐仙任氏属文学史上第一位与人友善、给人幸福的美丽“女子”,而她与众姊妹们的居所就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风景区以北的乐游原上。《任氏传》创作于唐人浪漫传奇的繁荣期,同期出现的还有《霍小玉传》、《李娃传》等。这些发生在长安、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无疑给这座庄重威严的帝都涂上了一抹耐人寻味的浪漫色彩。而如今,大部分的西安人只知道“长安自古帝王都”,却对这里曾有的旖旎色彩毫无印象,更不知道这里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美丽狐仙的故里。

《任氏传》从落魄男子郑六的视角来写狐仙任氏。小说中郑六贫而无家,与族中书生韦崟友善,经常一起饮酒游乐。天宝九年(750)六月,郑六辞别韦崟独自骑驴南行,途中偶遇三妇人行于道中,其中的白衣女子容色姝丽,此人正是狐仙任氏。好色的郑六上前挑逗:“美艳若此,而徒行,何也?”白衣女子笑着回答:“有乘不解相假,不徒行何为?”郑六便将驴子让给白衣女子骑,自己尾随着她们不知不觉来到乐游原的一座大家宅第前,这时天已昏黑。郑六被请进屋,相互寒暄认识,而狐仙任氏的美艳姿容深深地吸引了郑六。后来,郑六从门口卖饼的胡人那里知道了任氏是狐狸所化,曾多次引诱男子同宿。但郑六念念不忘她的美丽,仍然期待再次相见。十多天后,郑六偶然在长安西市的人流中瞥见了任氏。郑六连忙追过去,而任氏以扇遮面有意躲避说,你已知道我是狐狸,为什么还要来?郑六则对任氏表达了殷殷思念之情。任氏为郑六的深情所打动,她对郑六说:“凡某之流,为人恶忌者,非他,为其伤人耳,某则不然。若公未见恶,愿终己以奉巾栉。”这段话在文学史上意义深远,意味着人狐敌对关系的终结,中国叙事文学开始进入人狐恋情的建构时期,而西安的乐游原,最早见证了人狐之恋。接下来,郑六在韦崟的资助下租屋与任氏同居,开始了一段美好、浪漫的恋爱生活。但好景不长,郑六调任武官,要带任氏一同赴任金城(今兰州),任氏本来不欲前往,但郑六多次恳请,只好同行。西行至马嵬时,从草丛中跳出一条猎狗,任氏受惊吓而落马,变回原形,被狗追杀而死。故事终以悲剧结束。

英俊书生与美丽狐仙的恋爱故事,在十七世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得到了集中演绎,形成了娇娜、婴宁、胡四娘、花姑子、阿英等狐仙群像,深得读者喜爱。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聊斋》中的狐仙们自报家世时都无一例外地自称为“秦人”或“陕人”。如卷一《娇娜》中的狐仙娇娜的哥哥向书生孔雪笠自我介绍说:“仆,皇甫氏,祖居陕。”卷二《胡四姐》中的胡家众姊妹显然也来自陕,因为一路追踪她们而来的、猎杀妖狐为弟弟报仇的骑驴客自称是陕人;《婴宁》中的狐女婴宁的老妈自称“秦姓”;卷四《狐谐》中善于谐谑的狐女与主人公万福辞行时说:“我本陕中人。”卷七《阿英》中的狐仙称“秦娘子”,她家称“秦家”。 为何如此?我想,蒲松龄对于美丽狐仙的最初印象,应该是由《任氏传》建立的。宋真宗太平兴国年间,著录有《任氏传》等唐人小说的大型小说集《太平广记》,由李昉等人编辑成书,其抄本一直收藏在皇家内府藏书阁中,流传不广。到了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无锡人谈恺根据宋抄本刻印了此书,明清之间又多次翻刻,从而在江南和山东一带广泛流传开来。“雅爱搜神”的蒲松龄肯定对《太平广记》这样的志怪书有着浓厚兴趣,尤其钟爱其中的杰出作品《任氏传》,据此建立了对狐仙的完整印象。这样,不但天下狐仙都来自秦地,而且《任氏传》的构思和情节被不自觉地复现在了聊斋小说中。如《画皮》中的王生看见独自前行的美妇人,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显然套用了任氏与郑六相见时的挑逗性话语。其实,在蒲松龄众多的狐仙小说中,都无一例外地用了《任氏传》的结构——即先设定一个痴情好色、放荡不羁的书生作为视点人物,再经过他与狐仙交往的过程而编撰出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从而将一个美丽可爱的狐仙展示在读者面前。

任氏姊妹曾经寓居的乐游原,地势较高,在唐代为文人登临眺望、宴饮游乐的名胜之地,故有“乐游原”之称。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地向西眺望,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商隐也曾驱车上古原,留下了“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名句。任氏与她的众多姊妹在人间的身份虽为烟花女子,但她们不能像一般的“长安倡女”那样住在著名的平康里,于是便选择了远离人境、有点荒僻的乐游原安身。乐游原上原有的庙宇和邸宅经安史之乱而荒落废弃,正好成为狐狸们出入之所。《聊斋志异》中众多狐仙也多在废弃的大家宅第中安家,正像她们先辈在乐游原上一样。如今的乐游原已经在现代城市化的浪潮中被周边高楼大厦步步蚕食、而挤压成了一座土台子。那些狡黠美丽的狐狸在整个关中大地早已不见了踪影,但是,那些从乐游原上一路走来、自称“秦人”的绝色狐仙们,却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文:段宗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