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绸路新游记(肖云儒78—4)
(2022-11-05 19:57:57)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78—4)多彩多瑙河
车队穿过一河两岸的美妙风光,穿过珍珠项链般的温泉和众多名胜古迹,来到了城市中心的英雄广场。匈牙利对我一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吸引力,那可能是一种淹灭在岁月中的东方密码。离开西安前,在丝路国际艺术节上专门赶去看了匈牙利的歌舞专场《巴尔干热火》音乐会,竟然听到了萨满教的曲目,由不得暗自吃惊。这就是那个东方密码吗?就是那条历史根脉无意而有意的显示吗?萨满教,一个东方的宗教,怎会融入匈牙利的歌舞中去呢?是不是意味着这个民族古代的确来自东方?
英雄广场人潮攒动。车队编着队绕场一周,按号一一停下,马上围过来许多人,打招呼、拍照、议论。广场上有气球、彩旗,华人华侨更是花团锦簇绣成堆,有的排练中国红绸舞,有的穿上荧光背心担任义务保安,也有当地小乐队在演奏。福建商会的乡亲站成两排,举着两条长长的标语夹道欢迎。有一条写得真好,“热烈欢迎丝绸之路万里行车队‘驾临’布达佩斯”,“驾临”,极有创意地传达了他们的心情!匈牙利有三四万华人华侨,是个中华气息十分浓郁的地方。祖国来了亲人,有如过中国节,何止高兴,更有自得与自豪。他们要借这个机遇,显摆一下娘家人的东方范儿;也要借这个机遇向祖国来的亲人报告一声:我们在域外过得很好,很殷实。心头突然便有了一种温热,一种依恋,一种庄严。世界上有些路非常遥远,非常漫长,却从来没有走不到的遥远,走不完的漫长。只要同心协力坚持走下去,遥远就不远,漫长就不长,目的地就一定能达到。
来到紧临多瑙河的城堡山,行走于13世纪的围墙之下,驻足于渔人堡那座结构简练、风格古雅的塔式建筑,大河水面上折射过来的正午阳光让眼前一片辉煌,不同成色的金块金线,构成了谐和却又饶有差异的金色组合。空气中散漫着一股气味,和潮湿的土地的气味不同,那是夏收时骄阳把麦子晒焦了的气味,是钻进刚刚晒过的被子里的气味,是刚迸出来的爆米花的气味。是阳光的味道!千真万确,实实在在,阳光的气味!多瑙河的阳光原来这么有滋有味啊。
彩色多瑙河
历史哲学是在一次次悖论中前行的。战争也有它的另一面——往往反激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融汇。中东欧各国的历史、文化、信仰和民情风俗,之所以自古以来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了空间拥挤、山河相连、信仰交织,一个重要原因是频仍的战争所造成的人口流徙和交汇。人是文化、经济、社会、政治、信仰诸种生存元素最主要也最综合的载体。人群的流动交汇,其实是文化、经济和整个社会的流动交汇。正是这一点,多瑙河成为了一条色彩斑斓的河。
10月4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国的中秋节,我们来到克罗地亚的首都萨格勒布。那晚月亮好大,像薄暮时的太阳那样金黄,影影绰绰可以看见月球上面“桂花树”的影子。外国的月亮的确名不虚传。是夜,我们到老城的一家中国餐馆,和当地孔子学院的师生一起包饺子,在异国过一个中秋团圆节。这已是万里行车队第二次在丝路上过中秋了,2014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我们利用八小时的时差,大白天与国内中秋晚会连线,直播了一段丝路上的异国中秋节。这次在中餐馆吃完饺子,漫步于萨格勒布,才知道小小的老城里竟有二三十个教堂,有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也有伊斯兰教、拜火教,因而被誉为宗教博物馆。太让人意外了。听到过许多因为信仰相异而斗争、分裂的故事,此刻多瑙河却给我们讲述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如何和谐共处的故事。这是信仰本有的宽恕精神,也是文化的融汇进程,在这个中秋之夜,不也是人类团圆的象征吗。
贝尔格莱德街头能看到各种风格的建筑,最多是奥匈帝国时期的建筑,还有不少法、英、俄风格的建筑物;从市中心典型的中欧风情小镇,到遍布市区的东方建筑。贝城的各类博物馆,也有着多民族、多维度融汇特色。除塞尔维亚各时期的文物,还有拜占庭、文艺复兴时期和欧洲现代印象派的丰富收藏,甚至专门有一个馆收藏非洲艺术品。它真切地反映了这个民族混居地带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体现出这座城市宽厚的襟怀和美美与共的情趣。祸福相依,得失偕至,上一代以自己的多难生存,换取下一代的多维发展。古往今来有多少这样令人心酸又心悦的故事,我多彩的多瑙河啊。
多瑙河,多瑙河,我们还要或远或近地伴着你行走,我们将会感受到你更多喜悦和痛苦,看到你更多的色彩,直至冬雪——银色的多瑙河来临之前。(文:肖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