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绸路新游记(肖云儒78—2续)
(2022-11-03 20:32:43)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78—2续)多彩多瑙河
记得那天车队从维也纳街头驰过,滂沱大雨中还能看到出售危险品的商店。多瑙河至今仍有隐忧。
母亲河见证了这一切。她含着泪默默洗净万千儿女身上的血污,又将身边那些满目疮痍的战场和废墟改造为博物馆和鸽群翱翔的广场,希望将战乱永远储存进历史记忆。她重又灌溉土地,孕育森林,重又激发大地的生机,恢复城市的活力。多瑙河知道,只有战争和硝烟远去,天又蓝了,地又绿了,自己才能重奏蓝调,重新美丽为蓝色的河流。
2017年10月8日车队抵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这里是多瑙河中游平原丰饶的农业区,向有“谷仓”之称。大河穿过市区,我们在河边流连久久。站在贝尔格莱德古城台上,脚下便是多瑙河和它的支流萨瓦河的交汇口。两条河水色略显差异,多瑙河更宽阔、水量更大,一眼望去,碧波粼粼。河面上,游船与货轮鱼贯去来。两河夹角的冲积平原被匝地绿荫密密实实覆盖着。阳光下跳动着星星点点的光斑,只有被洁净的空气濯洗过,纤尘不染的枝叶才会有如此锃亮的光斑。远处,在萨瓦河晃眼的逆光中,可以看到一座大型斜拉索桥,那是中国路桥公司援建的“一带一路”项目。
随后我们赶往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原址。18年前三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在美军无端轰炸中国大使馆时牺牲在这里。丝路万里行同仁急切地赶来祭奠三位为国捐躯的烈士。中国大使馆已搬迁新址,原馆区正在改建为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紧贴大门外立着黑色的碑石,用塞、中两种文字镌刻着一段金字:“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日子给予的支持和友谊。谨此缅怀罹难烈士。”碑石前簇拥着鲜花,有的花瓣上还有水珠。看来,经常有人来这里追思。
上午的阳光已经带着明显的巴尔干半岛的亚热带气息,几许灼热,几许耀眼。我们在碑石前庄重地献上了国旗、鲜花,在一张纸上写了三位烈士的名字和“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落款为“来自中国丝路万里行的52位媒体同仁”。然后敬上三杯从国内带过来的西凤酒,洒在这异国的土地上,全体三鞠躬,默哀思念,告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