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话扇子

(2022-06-05 14:51:49)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扇子起源于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古代,扇子属于高档消费品,是贵族们的“专利”。

扇子最早出现在殷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故“扇”字里有个“羽”字),称“障扇”。当时,扇子还不是用来煽风取凉的,而是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最早的取凉扇子还是羽扇。不知是因为摇羽扇的姿势比较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羽扇得到了文人雅士的追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羽扇就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另外,苏轼在《念奴娇》词中是这么描绘周郎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苏东坡的心目中,这或许就是周郎的典型姿势。

羽扇不够凉快,团扇便应运而生。到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材质的扇子。这种明月形的扇子被称为纨扇、团扇、宫扇或合欢扇。当时的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扁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在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可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汉代班婕妤的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就是团扇鲜明的时代写照。

我们现在常用的折扇出现得很晚。折扇,古称聚头扇、撒扇、折叠扇,以其收拢时能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南宋时,折扇生产已具相当规模,折扇盛行于明代,皇帝下诏命宫内工匠仿制高丽扇,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从而促进了扇子发展。

首次在扇上题诗作画出现于三国。《历代名画记》载有杨修与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也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到了宋明时期,名家在扇上题诗作画蔚然成风,画扇、卖扇、藏扇盛行。《二拍》的头一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中就讲,转运汉文若虚去北京卖折扇,赶上北京大雨,结果画扇大都损毁,血本无归。

中国扇子很早就传入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十六世纪初,折扇传入西欧,还出现了以牛犊皮、羊羔皮为扇面的皮折扇,以及在扇面上洒以香水的香皮折扇。

到了十七和十八世纪,折扇已成为欧洲宫廷中重要的礼物或纪念品。(文:王贞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影子
后一篇:乡村的麦秸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