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洋白话黄文炜日本印象日本文化健康 |
笔者的一位朋友50多岁,她说从40岁开始每年到照相馆拍个艺术照,这是为自己的追悼仪式上用的照片做准备。她觉得,一个人40岁之后突然离世的概率增加。为了不给他人添麻烦,能准备的尽量准备妥当。照片积累越来越多,如果很长寿,等于给自己留下“遗像遗产”,将来还可以办个展览,展示自己一年又一年慢慢老去的过程,也是给自己做一个人生企划。
对于“死”这个话题,日本人总是安静淡然地谈起。“终活”是近年日本媒体上常见的词汇,意即“有关自身临终的活动”,包括整理自身的物品,安排葬礼、购置墓地、财产分配等。2010年,“终活”一词入选当年的流行语,很多流行语只流行一年之后就被人遗忘,而“终活”却被越来越深入人的心田。
日本调查会社Macromill今年10月以全国2000人为对象实施了有关“终活”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有76.2%的人对“终活”有认知,对此有兴趣亲身实践的人达到65.9%。实际上正处于“终活”之中的人有10.7%。实施“终活”的最大理由是不想给家人添麻烦,占到89.2%。
多数日本人能够非常冷静、坦然地面对临终之事,就算是身体很健康,也能理性地思考死亡,从容安排身后事。
“终活”的最基本内容是整理身边的物品,丢弃不用之物。日本媒体上有报道说,一些老人去世前没来得及整理房间,让后人花费了太多时间去收拾,因此很多年纪大的人乘着自己还有余力,力所能及地日常性地清理物品。把周围的环境弄得干干净净,免得自己走后还得麻烦子孙来收拾屋子。
现在日本还兴起“数码终活”,就是类似于微博之类的社交媒体的身后处理。但是对高龄者来说,这项工作有点难度,他们往往忘记了自己的社交媒体的密码。在调查中,有41%的人认为不想在自己死后再让人看到社交媒体,因此要把ID和密码保存下来,留下遗嘱让家人处理。
现在日本的独居老人增多,为了给独居老人的“终活”提供便利,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也积极给予引导。埼玉县的浦和团体中心11月举办了《一个人的终活入门》讲座,请大学的专家教授来给独居老人讲授如何迎接人生终点,包括医疗、葬仪、遗言、继承等内容。
日本艺人在综艺节目中笑谈“终活”,甚至还有在综艺节目模拟举办某个艺人的追悼会,躺在棺材里的艺人不时跳将起来,对自己的葬礼做出种种指示,娱乐气氛十足。
近年日本还兴起了“终活贺年卡”,比如高龄者在贺年卡上写着:“我已经90岁了,说不定明年就不能寄贺年卡了。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吧。”“年纪大了,写贺年卡觉得很麻烦,写字颤抖,所以明年就不寄了,最后的人生我要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这些话语并不会给人悲观的感觉,而是让人体会一种睿智。
日本人“不给他人添麻烦”的理念贯彻一生一世,直到生命的终点亦是如此。(黄文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