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预计将有1千万的中国人和日本人访问对方国家

标签:
东洋白话日本文化杂谈旅游 |
今年是中日关系正常化45周年,虽然两国外交层面还有诸多矛盾,但民间交流却是以势不可当的趋势行进中。2006年,访日中国游客达到637万,比上年增加27.6%,访中日本游客为258万,比上年增加3.6%,虽然到中国的日本游客人数为到日本的中国游客的一半以下,但是从中日两国总人口比例来看,日本游客也不算少了。两国来往游客达到将近900万人,这是很可观的数字,相信今后还将持续增加,今年可望达到1千万人以上。
中国政府和旅游部门在悄悄地为吸引日本游客来中国而策划各种活动。如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代表处主办前不久举办了第二届日本大学生中国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共有188名日本大中专学生参加,收到应征作品196件,其中40名参赛人员获奖。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日本年轻人对当今中国的兴趣。酒店旅游专门学校大阪的二年级学生小坂幸知子以著名吉卜力电影《千与千寻》为主题设计的“茶卡盐湖与重庆6日游”获得了大奖。
此外,南京市相关部门正企划2017年“博爱之旅”活动,邀请1000名日本人访问南京,以促进交流。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同时是南京大屠杀80年,这是让日本人了解南京的好时机。
历史给我们带来的不该是仇恨,而是把握现在开拓未来的勇气。
这些年来中日两国民间感情堪忧,据日本内阁府所做的舆论调查,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日本人总是占90%以上。本人觉得这样的调查是极不科学的,如果把项目细分,分成中国政府、中国人、中国市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风景等几个类别进行舆论调查,相信结果会大不一样。尤其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日本人是比较普遍的。
笔者一直以为,要了解一个国家,还是眼见为实,亲眼看看当地的风景,接触当地人,一定会得到比看媒体的消息丰富得多的感受。每年若有1千万的中国人日本人访问对方国家,中日两国的民间相互理解一定会提升。
笔者想起14年前,在西安西北大学留学的几位日本留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中表演了品质低下的小品,引发了大学生的不满,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对日本的游行活动。其实现在想来,那几个学生只是不了解中国国情,把日本居酒屋的宴会上表演的小品搬到中国的大学舞台上,当然不合适。不过因为文化差异而酿成大规模的游行,日本留学生被开除回国,不得不说是很遗憾的事。
就在“留学生小品事件”发生的第二年2004年,西安发现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一合。墓志铭显示“日本”国号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出现。这是中国发现的唯一有关遣唐使的实物资料,也是最早体现日本国名国号和日本作为国家被承认的国宝级文物,对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遣唐使井真成被封为尚衣奉御之官职,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西安这一历史名城,在中日交流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
当年的遣唐使被封官,而当代的日本留学生却被扫地出门,怎么说都有点历史倒退的感觉。
不知这几位日本留学生现在在哪儿,当年那样灰溜溜地离开,对他们来说是很悲凉的吧。如有可能,希望他们重游西安,看看这十几年来西安和中国的进步。中国应该会以宽容的胸怀接纳他们吧。(黄文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