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日本的“静”和中国的“闹”之间找平衡点

(2016-12-30 20:11:19)
标签:

东洋白话

日本

文化

除夕

新年

在日本的“静”和中国的“闹”之间找平衡点

新年的钟声本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不单单是一种“声音”,而是一种仪式,寓意洗尽过去一年的不如意,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有着几百年的传统的新年钟声,竟然被视为噪音,实在不可思议。

此外,日本各地一些幼稚园建设计划因为当地住民的反对而中止,他们以孩子声音太吵,而且家长来接小孩还会造成交通拥挤为由坚决反对建幼稚园……说得严重点,这些人太不顾大局了,众所周知,日本已经进入少子高龄化时代,如果连幼稚园都建不了,谁还愿意生小孩?!再说孩子的声音本是给人充满活力的,若是听起来像噪音,可说是出现心理上“老化”了。

在日本的“静”和中国的“闹”之间找平衡点

当然,网上也有不少人对于除夕的钟也被迫取消感到悲哀和无奈。如果日本的风物诗、传统文化都因“苦情”而消失,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而且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提意见的是少数人,但是他们的意见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新年钟声说停就停。多数服从少数,这本来不符合民主的原则的。

少数人固执地排斥一切所谓与自身的价值观不相符的东西,这是一种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独善”心理,把自己的任何主张都正当化,自己以外的声音都是多余的噪音。严重的可能达到危害社会的程度,如2016年7月发生在相模原的残障者设施的恶性杀人事件,杀人者就是怀着清除社会不健康因素、净化社会的心理杀害残障者。

在日华人选择来往于中日之间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我们需要在日本的“静”和中国的“闹”之间找到平衡点。静,有利于深思,让人变得深邃,但易于失去热情。我一直认为日本是适合做学问的地方。闹,意味着一种活力,但容易失去秩序。有些人在日本呆久了,回国觉得人们说话都像吵架;或者回国较长时间快活久了,回到日本又觉得静悄悄太没意思了。

当日本社会从“静”又渐渐地恢复类似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闹”的气氛时,说明停滞的脚步又开始向前了;而中国从“闹”中沉淀出有节制的“静”时,比如在公共场合,不再有人不顾他人感受而大声喧哗时,说明社会和民众走向成熟了。

在一个总是非常安静的环境里生活,难免会想得过多,一定要常出去走走,多跟人面对面沟通。日语中有“气氛转换”一词,这是很重要的事儿。乘着新年假期多出去换换心情的颜色吧。

不过,夜半听着远处传来的新年钟声,静静迎接新的一年,是件很惬意的事吧。(黄文炜)

在日本的“静”和中国的“闹”之间找平衡点

黄文炜的电子书《东洋白话》,欢迎阅读!

http://yuedu.163.com/source/a685179de3484917b2653b91ac195676_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