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洋白话日本时评文化日剧 |

京都府警方9月28日以涉嫌在网上擅自公开带有中文字幕的日本动画片,涉嫌《著作权法》为由,逮捕了2名在日华人。警方称,两人是被称为“字幕组”的中国人团伙成员,涉嫌给日本动画片添加字幕后向中国人非法公开。逮捕理由是,两人在7至8月用文件共享软件将带有中文字幕的日本动画片《亚尔斯兰战记》等数据擅自公开到了互联网上。
说起来,中国应该存在不少的“字幕组”,日本电视剧播出的第二天就能出现在中国的网络上,配上了中文字幕,只是那字幕比较粗糙,但日剧迷们不在乎这个,他们在乎的只是与日本同步,及时看到日本当下流行的动画片、电视剧。应该说字幕组的市场需求是相当大的,日剧迷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想起从前80年代日本的影视剧刚刚引进到中国时,数量不多但部部是精品,每一部电影、电视剧都是经过精心译制的,进行了艺术再创作。当年配音演员这一行当曾是多么风光,现在“配音艺术家”似乎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了。配音演员以声音塑造的角色,给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至今我的脑海内仍保存着不少“声音记忆”,如为《排球女将》主角小鹿纯子配音的姚锡娟的声音,无比清纯可爱。译制片里有个性的声音成为对一个时代的回忆。
可以这么说,从前人们所看到的日本影视剧少,但享受到的是精品大餐;今天人们很及时地看了很多日剧,或许得到的只是一种吃快餐的感觉。同步看日剧这一形式带来的结果是:有了速度,却丢失了精致。
与一些媒体朋友交流过“字幕组”为何盛行的问题,说是因为政府对影视剧的管制越来越严格,从合法渠道引进的日剧凤毛麟角。当今由于网络的发达,年轻人接触日本的时尚、娱乐信息多,导致日剧的市场需求增大。甚至有日语爱好者不计报酬义务为“字幕组”提供翻译服务。也有人认为,网上能在线看到或者下载到日剧,这样至少可以有一个很便利、很吸引人的窗口,让中国人了解日本。通过在网上看日本的动漫、影视剧,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日本的好感度在增加。这似乎是字幕组的“功劳”。
这的确是一件让人心绪复杂的事。真希望国内能够通过正常渠道引进更多的日本的影视精品,现在虽然几乎每一部日剧都被“字幕”上传了,但是,日剧也有烂剧。NHK的晨间剧质量是不错的,就像从前的《阿信》成为经典,晨间剧多描述女性半生或一生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变迁和日本人的价值观变化。建议有关方面有选择地引进,进行精心制作。这是对作品、艺术的尊重,也可以提高人们的欣赏品味。
可想而知,日本从此会加强对以营业为目的的“字幕组”的监控、取缔,因为被侵权现象实在太多太滥了。据说,国内有的“字幕组”钻法律空子,在网上推出日剧的同时,打出声明说:本篇只供学习用,请在24小时内删除。无论如何,擅自配字幕在网站上推出外国电视剧,这是一种犯罪行为——即便是以传播大众文化的名义。“字幕组”还是难逃罪责的。
这些年,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总有个共同的感觉,中日的差距在缩小。特别是硬件设施上,中日两国大都市的外貌已经差别不大,中国的城建比日本更大气更豪华。
那么,现在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在哪儿?可能在人的心态上,在观念的差异上。中国人的确是比日本人脑子灵活,但是往往在不该灵活的事情上也灵活了。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还是比较普遍的心态。在日本,处处可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比如图书馆里的新刊物,按照《著作权法》一篇文章不能全部复印,只能复印其中的一部分。
“字幕组”使得人们观看日剧与日本同步了,同步共享的只是剧情,人的观念、意识却远远没有同步。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最能看出中日之间的差距。(黄文炜)
黄文炜的电子书《东洋白话》,欢迎阅读!
http://yuedu.163.com/source/a685179de3484917b2653b9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