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变坏”、“介护杀人”:长寿大国里的阴霾

标签:
东洋白话日本时评文化老人 |
日本是长寿大国,根据厚生劳动省2015年7月的调查结果,男性平均寿命达到80.5岁,女性平均寿命为86.83岁。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已经达到25.9%,8个人中就有一人75岁以上。虽然日本是个长寿大国,众多的高龄者依然活跃在社会各界,但是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同时日本也是个“卧病老人大国”。长寿不等于健康。日本人走向生命终点前的平均“不健康期间”男性为9.13年,女性为12.68年。
日本还有个“健康寿命”的统计方式,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他人帮助、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算是健康老人。厚生劳动省每年公布每个都道府县的男女健康寿命数据,2015年荣登榜首的是山梨县,平均达到74?19岁。至于全国有多少卧病老人,这个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从老龄人口的基数来看,日常生活需要人帮助、甚至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老人是相当多的。由于医学的进步,虽然长寿,但是不健康的期间越来越长。日本对于康复无望的高龄者实施“延命治疗”,日本的老人公寓里,坐轮椅的、卧病在床的、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日益增多。而据说在欧美的老年公寓,多是健康老人在运动。
在老人介护中心等地,频频出现介护士虐待老人的案例,为此专家们呼吁要对介护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据统计,厚生劳动省2013年度收到962件有关介护人员虐待老人的咨询和通报,其中221件被判定为虐待。
日本医院的病床,高龄住院者占了越来越多的比例,医院的负担也越来越重。由此政府希望老人临终场所从医院转向家中。介护问题已经成为日本家庭的一个的重负。近年来日语中出现一个可怕的新单词——“介护杀人”,就是一些人长期照顾卧床的家人,由此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杀害患病家人。每年“介护杀人”事件达到50件左右,而“介护自杀者”就更多了。这是触目惊心的现实。
据2015年12月21日的《朝日新闻》报道,枥木县的一位71岁老人长期护理69岁的患老年痴呆症的妻子,产生巨大心理压力,一日因被妻子恶言数落,一气之下用皮带卡住妻子的脖子杀害了她,事后老人供认:“因为护理妻子感到很疲惫,因此杀害了妻子。”老人连续11年护理患病的妻子,吃喝拉撒睡都要管,曾被邻里称道为“模范丈夫”,殊不知,当事人身心承受着极大的负担。还有些人自身低收入,却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为此又影响了工作,生活窘困,重压之下产生了虐待甚至杀害患病父母的行为。
除了身体上的不健康,还有老人心理上得了痼疾,可谓精神不健康。一些老人身体尚可,但是随着年龄增加,变得“任性”无比,比如不顾视力欠佳体力有限,不听家人劝告执意驾车造成车祸,有些老人喜欢暴饮暴食,有些老人变得脾气暴躁,动辄与人争吵,这些都给家人增添了无尽的烦恼,甚至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日本的监狱里,老年服刑者人满为患,监狱快要变成养老院了。2015年日本的犯罪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日本的青少年犯罪连年减少,而老年人犯罪却连年增加,犯罪的根源在于老年人的贫困和孤独。“下流老人”、“老后破产”这两个词汇真实记录了一些老年人的生活状态。2014年老年人犯罪人数比起20年前增加了4.6倍,其中女性犯罪增加了16倍。而且其中二进宫的比例比较大。老年人犯罪最多的案例是盗窃。
多年前,日本就出过一本叫做《不健康长寿国日本》的书。“长寿大国”光环的背后,存在大面积“不健康”的阴影,随着老龄人口的迅猛增加,“长寿而不健康”愈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政府来说,老年人医疗、介护问题是颇为棘手的,因此考虑引进外国人护理人员,由于牵涉到外国人问题,阻力多,进展缓慢。而对于康复无望的高龄者实施“延命治疗”,在日本社会亦是赞否不一,议论纷纭:纯粹维持着一口气到底算不算“活着”?为此产生的庞大的医疗费如果用于别处,如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等等是不是会更好些?怎样让生命更有质量?
日本著名演员树木希林1月5日成为《朝日新闻》上的宝岛社大幅广告的主角,广告上所写的几句话传达了她的生死观:“现在已进入不容易死的时代了,不要疏远死亡,不要焦虑于死亡,放下一个又一个的欲望,干干净净地走向远方,人死了就成为宇宙的尘埃,至少我想成为美丽放光芒的尘埃,这就是我最后的欲望……”像树木希林如此洒脱的人还是不多的。
介护、“延命治疗”等因为牵涉到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日本各界总是十分慎重地对待。长寿大国里“长寿而不健康”的阴影一时是难以散去的。(黄文炜)
黄文炜的电子书《东洋白话》
http://yuedu.163.com/source/a685179de3484917b2653b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