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人与唱歌

(2014-10-03 22:40:12)
标签:

日本

文化

娱乐

杂谈

健康

日本人与唱歌

日本人喜欢唱歌,平常腼腆的日本人到了卡拉OK像是换了个人,热情奔放,放声歌唱。唱歌时的日本人单纯、容易理解,没有支支吾吾,没有笑里藏刀。

NHK电视台有个经久不衰的业余歌手比赛节目,叫做“のど自慢”,相当于“日本好声音”,参加这个比赛的人大都歌声优美,更有趣的是很多人连唱带跳,相当开放。唱歌对于日本人来说很重要,犹如精神充电一样。听过不少日本人说平时有一个人去卡拉OK的习惯,通过唱歌解消烦恼,补充能量。

唱歌不仅给个人的身心带来积极的影响,它更有一种作用,通过合唱,让参与者增强归属意识和连带意识,日本的江户时代就有劳动者们齐唱劳动歌的习惯,有种田歌、酿酒歌、摆渡歌、马夫歌、伐木歌等等。自古以来,唱歌对于日本人来说,有一种团结力量。唱歌是人与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灵魂的呐喊。

日本在明治时代走向文明的进程中,音乐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世纪70年代,明治政府早期就着手引进西洋音乐,但是,这并非单纯是为了艺术的引进,而是借西洋音乐打造现代化国家所必需的国民的身体和精神,通过制造全新的国民音乐来凝聚人心。东京艺术大学的前身东京艺术学校的首任校长伊泽修二在1884年所写的《音乐取调成绩申报书》中总结了音乐的功用,一是增进健康的作用,增强肺活力和体格;二是道德上的影响。音乐可以驱动人心、诱导灵魂、健全理念,在战场上要让万名兵士团结一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音乐来统率军心。小孩从小唱歌,在学校就不会打架,在家就会孝敬父母。唱歌不仅形成个人的人格,对于共同体的形成有推动和维护的功能。

明治政府热心引进西洋音乐不等于否定明治之前的日本传统音乐,改革的先驱者采取折衷的方法引进西洋音乐,让西洋的活泼的长调音乐和日本原有的柔弱的短调音乐相结合。当时的先进国家都是普及长调音乐。通过引进西洋音乐,日本还改良了歌舞伎和创造了日本式歌剧宝冢歌剧。

音乐一直伴随着日本向文明进步的过程。日本的学校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唱歌,从小学生起,就接受大合唱的训练,每个人都要放声歌唱。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每个学校都有校歌,一般来说是歌颂学校的历史、宣传办学理念。

日本的多数县还有县歌。其中长野县的县歌《信浓之国》历史最为悠久,作于1900年。1998年长野冬奥会日本代表团入场时,场上响起的曲子就是《信浓之国》,当时会场观众放声齐唱长野县歌,一时成为日本全国的话题。

日本的球队有队歌,特别是棒球队的队歌对球迷来说是圣歌,一听自己所拥护的球队的队歌,不由得心潮澎湃。

说到唱歌,不得不提到NHK红白歌会,它起始于1951年,是日本的长寿电视节目之一。过年晚会,全是歌曲,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历史固然比起红白歌会短,但要是整台晚上全是歌,要挨全国人民骂了。现在就算是花样多变,还是难以满足观众口味。而红白歌会却是半个多世纪风格沿袭下来,红白两组轻松对抗,娱乐是关键,输赢只是一种手段。日本人就这样在过年夜看了几十年照样津津乐道。

喜欢唱歌说明日本人的感情还是很丰富的,平时总过着循规蹈矩的日子,压抑着热情和个性,唯有唱歌,才能开放自己,展示真实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