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孤独无助而犯罪?

(2013-07-28 15:19:07)
标签:

杂谈

720日,北京机场发生爆炸案。据据媒体报道说案犯曾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后被伤致残,因怨恨和不平心理而导致犯罪。以下谈谈日本的类似案件。

近年来,日本发生了数起“无差别杀人事件”,亦即无目的性的任意杀人行为。

200868日,在东京的繁华闹市区秋叶原的步行街发生重大杀伤事件,这一事件导致7人死亡,10人受伤。当年30岁的凶犯加藤智大是派遣会社员,也就是说并非工作稳定的“正社员”。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震荡,人们除了谴责犯罪者的残忍,也思索事件的深层根源。犯罪者一直是个孤独的人,工作没有保障,平常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人,去商店买东西跟店员说几句都觉得很幸福。甚至在网络上预告要去杀人都没人理会。

秋叶原事件后一个多月的722日晚,在东京八王子车站附近的书店又发生了杀人事件,33岁的会社员菅野昭一杀了素不相识的在书店打工的一位女大学生。犯罪者供认说:自己工作不如意,很孤独,也无法和父母谈心,很压抑,就想到了杀人。

2008年这两起事件的当事人的共同点是工作不如意,孤独无助。对于犯罪者,社会舆论虽然谈不上同情,但多少认为这与他们所身处的冷漠现实世界有关,眼下年轻人的工作状态、精神状态呈现险峻的局面。

学者们呼吁政府和社会关心青少年。20089月,新泻青陵大学大学院的临床心理学研究科教授确井真史推出一本名为《谁都行就是想杀人》的书,分析了“秋叶原无差别杀人事件”、“八王子马路恶魔事件”等恶行事件的因果关系,这些事件的共同犯罪心理点是:犯罪者抱着杀人泄愤,杀谁都可以的想法行凶。这不仅是犯罪心理学所能解释的问题,其中隐含了很多诸如家庭关系等社会问题。社会上要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心和支援,既要管理他们,又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教会他们寻找幸福的方法。

但是在秋叶原杀伤事件的法庭审判中,裁判官认为,凶犯的动机和犯罪的原因和雇佣问题无关。被告起初是稳定的正社员,但是后来因为自己的不努力才导致成为不安定职业者,因为对职业不满而走上犯罪道路,是一种极端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被告人加藤智大一审被判处死刑,后来他要求减刑,20129月,东京高等法院二审决定还是维持死刑原判。

秋叶原杀人事件后,一个月内网络上“杀人预告”激增,之前一个月只有了两三例,事件发生后网络上一个月有100件以上“杀人预告”,这期间33人被检举,其中有中小学生,再次引起社会舆论的忧虑。从当年的624日开始,警察厅对全国网络论坛上的“犯罪预告”进行严厉监控,把被检举的事例进行通报。这一事件后,当时的内阁官房长官町村信孝提出要对携带刀具进行限制。200915日,日本的《刀枪法》重新修订公布,规定禁止随身携带长度超过5.5cm的刀刃。

秋叶原无差别杀人事件的影响持续了较长的时间,20106月在广岛市南区的松田本社宇品工厂里,一位42岁的从业人员用刀捅了12人,其中一人死亡,12人受伤。犯人称:“对工厂有仇恨,所以也仿效秋叶原事件的做法,在工厂里开车到处撞,提着刀砍人。”

20126月,在大阪的闹市区心斋桥发生了刺杀事件,杀人未遂被逮捕的36岁的磯飞京三是住所不定的无业游民,他事后对警察直白:“就是抱着杀谁都可以的想法来泄愤的……”

这些事件的当事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被社会边缘化,孤独无助,工作不如意,经济上没有保障,从而精神上走上极端,人们对于他们有一定的同情,走上犯罪道路,除了有他们的个人因素,也有让悲剧发生的社会环境在起作用。所以探讨犯罪的社会根源很有必要。

据日本媒体报道,今年68日,在秋叶原杀伤事件发生五周年之际,有一位男性悄悄到当年的事发现场献花,并摆上手折的千纸鹤。他是当年的受害者之一,被捅几刀后一时昏迷不醒的出租车司机汤浅洋。他在现场久久停留,双手合掌为逝者祈祷。但是周围冷冷清清的,人们似乎都忘了五年前的惨事。汤浅洋说现在伤口还不时隐隐作痛,经常吃止痛药。过路的人看到他在献花,也只是很冷漠地走开。在不远处,正举办偶像团体AKB48的大型活动,人们都朝那边涌去了。他苦笑着说:“他们看起来很快乐,能守住自己喜欢的场所也好,希望不要再发生五年前那样的悲剧。那件事被遗忘是很无奈的事,但是我要一直诉说下去,唤起人们对事件的警惕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