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问身边的朋友在日本是否有过在旅游景点被宰的体验?大家都说基本上没有。日本的旅游景点与其他国家相同的一点是——物价贵,这点倒是大家公认的。比如笔者常去的旅游景点东京郊外的高尾山,在山下自动贩卖机出售的饮料是100日元,在半山腰的贩卖机上是150日元,到了山顶上就是200日元了。旅游景点的饭店里,一根黄瓜也比普通菜市场的贵两倍。不过大家并没有被宰的感觉,因为旅游景点长年都是这个价格。
日本的旅游景点商店宰客的情况是几乎没有的。但近年一些旅行社策划的“主题游”,“文化游”有变相宰客的嫌疑,只能说做了些小动作,打了插边球,但是又让人抓不到把柄,旅行社轻而易举地赚了游客的钱,游客又只能吃哑巴亏。
如有的旅行社组织“参观制造产品”为主题的巴士旅行,说是可以参观葡萄酒制造工厂,结果到了工厂却发现生产线是停止的,因为当时并不是葡萄收获期。接着参观宝石加工厂,旅游者发现导游成了导购者,他们向旅行者推荐工厂生产的电气石项链等,让旅行者试带上,说是在这儿买比在商场买便宜。一些旅行者耐不住导游的劝诱,买了产品,结果后来发现价格比商场的相同或者略高,但也懒得去理论了。
两年前,日本民间兴起了历史人物坂本龙马热,记者也凑了回热闹,看到报上一个写着探寻坂本龙马精神的一日游的广告,就即兴参加了,花了数千日元,结果发现这一所谓“历史人物游”就是一名导游带着二三十名游客仅到了一处与坂本龙马有关的遗址,其余就是带着大家参观几处就是与坂本龙马毫无关联的包括教堂在内的古建筑之类,而后导游给大家发了些与坂本龙马有关的资料了事。旅行社打出历史人物的招牌,可谓精明。但是游客即使有不满,也无从投诉,可谓愿者上钩。“探寻坂本龙马精神”,这本身就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每个人对此可能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这一旅游商品的内涵是无法界定的。
在旅行中,游客若与旅行社发生了纠纷,可向日本旅行协会和全国旅行协会投诉,这两个机构调解有关旅游方面的纠纷,但他们不是仲裁机构,只是起到调解、缓和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问题的作用。在网上倒是看到一些有旅行者诉说被骗的例子,如,说的是有的旅行社以赠送礼物为诱饵募集团体旅游者,有些人申请了并付了款,后来报名的旅游者被告知,因为人数不够,旅行团计划取消。因为是旅行社单方中止旅游计划,申请者多次催促旅行社退款,旅行社却一拖再拖。后来拖了数月,申请者报警,经过艰苦交涉,最终旅行社才把所游客所交的款额退还。
日本的绝大多数旅行社是遵规守矩的,明码标价,实行预订,旅行社在报纸上登广告,或者随报纸发传单,广告中写明旅行的时间、价格,有的甚至详细地写明三餐的食谱,各个时间段的安排等。旅客按步照搬地跟随旅行团走就是了,十分放心。
日本人到海外旅游时被骗的新闻不时见于媒体。2月初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鉴定宝物的节目,有个中年女性拿出一个大型花雕瓷瓶,说是在中国北京旅游时在古董市场买的,卖主说是清朝名物,要价100万日元,这位中年女性如获至宝,花了100万日元买下,小心翼翼地带回日本,谁知在节目中经过专家鉴定,说是假货,只值1万日元。女性十分失望,说是再也不敢到中国古董市场购物了。
还有日本和韩国的旅行社组团韩国特色游,在广告宣传中声称可与韩国的数位明星握手、合影等。后来到了韩国发现大牌明星不见踪影,只有名不见经传的初出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