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日式服务的周到、精致体现在细节上,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在服务业,提供给顾客的任何一个物品都可以成为服务精神的载体。日本的咖啡店、居酒屋、饭店等处使用的小手巾就是一例。
小手巾在日语中叫做“OSHIBORI”,直译就是“绞干”的意思。日本的咖啡连锁店RENOIR的小手巾是该店服务的序曲,顾客一落座,微笑着的服务员首先端上的是放在小托盘上的一丝不苟卷着的手巾,然后再端上一杯水,这是他们店铁打的规矩。如今其他咖啡店大都使用一次性的湿纸巾了,但RENOIR还是坚持老一套做法——用小毛巾待客,尽管这样做成本较高。小手巾冬暖夏凉,在寒冷的冬天,客人走进店里,拿起温暖的手巾,保管心里也暖烘烘的。夏日的冰镇手巾又让人倍感凉爽。听店里的工作人员说:“提供手巾是为了让客人可以舒服地擦手、擦脸,让心平静。如果客人要求追加一条手巾,我们就立刻送去。”
服务业待客用小手巾,在日本历史已久。在江户时代,在旅馆和茶屋都放着木棉做成的擦手方巾,客人来到店里,在玄关,先把方巾放到水盆里,然后绞干,擦脸和手上的尘土,擦去疲倦之色。由此延伸到今日香气四溢的手巾,这一道具无声胜有声,伴随着亲切的笑脸,递到你面前,让你心欢。棉质的手巾给人一种质朴之感,反衬出服务的精致。
日本航空从1954年开始在国际航班上提供饮食之前分发小手巾,这是为了展示与众不同的日式服务,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据说,当初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仿效日航,也在机上提供小毛巾服务,但怎么也把握不好小毛巾中含水量的度,太干或者太湿都会降低使用的舒适度。“OSHIBORI”的技术含量就在于“绞干”的度吧。
专业的手巾出租企业是日本独有的服务业。他们每天送出经清洗和消毒的手巾,再回收使用过的手巾,清洗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首先要检查是否有异物附在手巾上,洗过之后要检查手巾是否抽丝,有抽丝的要舍弃,最后还要在金属检查机器上过一关。棉制手巾的平均使用次数是25次,可反复使用的棉质手巾比一次性使用的纸质的有利于环保,纸质手巾中含有酒精和二氧化氯等化学物质。近年来,许多饮食店一改使用纸巾的习惯而返璞归真,重拾棉手巾。
日本藤波毛巾出租服务会社三年前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手巾JAPAN”。手巾可能会给人一种“老爷子用品”的印象,在餐馆,似乎只有男人拿起手巾大把擦脸。而藤波推出的手巾,十分顾及女性顾客的需求,手巾小巧玲珑,上头有樱花等图案,还充满雅致香气。据说位于东京港区的谷歌日本分公司办公室里,总是备有温热馨香小手巾,而且手巾上的香味每月都在变换。这是企业让员工享受的一项待遇。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人,休息片刻,用芳香四溢的手巾擦把脸,无疑是心旷神怡的。
从2008年开始,漫画《手巾人dobby君》开始在网上连载,它的主题就是手巾中所包含的服务精神,手巾看起来是很小的东西,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没有了它,你一定会觉得缺了什么。漫画的作者原是手巾出租会社的送货员,他在工作中提炼出“手巾人生观”:即使是小小的物品,也可以有很深的内涵,因为人们在其中倾注了爱心。漫画作者还通过故事告诉读者,要善待小手巾,用小手巾擦脚、擦鞋等行为,是对手巾和服务精神的亵渎。作者说,在网上连载,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都能领会小小手巾传递出的日式服务的精髓。
小小手巾承载了无数的创意,颜色、形状、香味等都是变化多端的,笹川勇是日本的巧手作家,他还是手巾艺术家,出了两本有关小手巾的书,他可以把手巾折成兔子、企鹅、鸭子、车等形状。这也是棉质小手巾的独到之处。笹川勇主持着名为“手巾艺术俱乐部”的手机网站,吸引了众多工薪族粉丝。在企业的聚会上,各色各样的“手巾艺术品”总是颇受青睐。同事之间在互道“你辛苦了”的同时,奉上一条艺术化手巾,关爱之情尽在不言中。空气般的平凡存在——手巾,成为生活艺术、服务艺术的载体。
来日本的游客,不要把时间都花在购物上,抽空走进有都市特色的咖啡店、居酒屋,细细品味精致的服务,从小小的手巾开始,也许你会被日式服务的细节所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