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之前笔者到香港时,看到不少“味千拉面”的招牌,友人说这是日本的拉面品牌,可长住日本的笔者却不曾在日本吃过味千拉面。经过调查才知道,1968年诞生的味千拉面在日本国内有100家店,在海外却拥有620家店。味千的创业者是出身台湾高雄县的重光孝治,中国名为刘坛祥。味千在中国所有的大城市均有店面,在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也是分布广泛,可能“味千”这两字对汉字圈的人来说有亲近感。味千还在不同的国家推出适合当地口味的拉面新品种。日本的味千拉面的总店设在熊本市,是重光产业运营的拉面连锁店,日本国内约100家店,其中7成熊本县内,在东京仅有一家店。
拉面对日本人来说是最寻常的食品,一般拉面的制作方法其实比较简单,有基本的程序,首先是制作一大锅的汤料,拉面商家最下功夫的就是汤了,拉面店成功与否汤的味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面是客人点菜后当场捞的,面放到盛好汤料的大碗里,再放上葱、笋、肉片、蔬菜、蛋等配料便大功告成,很多上班族中午就是一碗拉面便填饱肚子。味千拉面看上去与其它拉面没有什么区别,在拉面上放上肉片、蛋、豆芽菜等,汤料是用猪骨头熬成的,浓厚美味。价格也是很大众化的,五、六百日元。日本的拉面唯一比较灵活、有变化的地方就是汤和面之外的配料,如,食客可以选择是否添加蛋或者肉片等,当然价格也随之变化,如加一只蛋100日元,而汤料的制作是不变的,绝对不可偷工减料。
笔者采访过日本著名的拉面连锁店“大胜轩”的创办人山岸一雄,他17岁即开始从事拉面制作,于1951年在创立了“大胜轩”拉面店。他说的话让人印象至深:几十年来,拉面的面、汤和制作程序,没有丝毫的改变,就是以这个“不变”来吸引顾客,服务宗旨就是四个字:保证品质。“大胜轩”的拉面特别柔滑、易入口,汤和佐料都是精心特制的。产品的品质永远是最好的,没有丝毫差异。山岸一雄有一百多个弟子,他要求每个弟子都不要有什么“独创”,按照统一的方式制作最佳的拉面。现在“大胜轩”这个牌子在日本还是响当当的。几十年来,“大胜轩”拉面的味道以不变应万变,一直让食客青睐,店门口经常有食客排长队等待。
笔者和周围的日本人谈起,味千拉面中国分店兑换汤料以及添加不适当添加剂的事,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认为:保证食物的品质是商家的基本道德。可能中国人喜欢变化,中国人总是太灵活。日本的拉面店到海外发展,开发针对当地人口味的新品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食品的品质还是要保持和日本一样高,要不然就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日本的总社也有义务对海外分店加以管理。
吉野家在日本是属于大排档档次的饮食连锁店,笔者回到国内看到吉野家的第一个感觉是,店面高档化了,店面宽敞,菜单丰富,让人在这里请客也有足够的面子了。日本的吉野家店通常设在车站附近,店面较少,数张桌子,十几、二十个座位,或者是吧台一样的位子,人挨人坐着。吉野家价格低廉,最便宜的牛肉盖饭是290日元,通常是工薪族的男人们在吉野家狼吞虎咽地吃碗牛盖饭、喝下酱汤,就匆匆地离去。谈恋爱的人们是不会上吉野家的,谈生意的人也不上吉野家,也少见女孩到吉野家吃饭。吉野家就是以它的便利低价吸引食客,符合快节奏的日本生活的需求。
优衣库是日本大众化的服装品牌,尤其是它的内衣裤很受青睐,质量好,价格适中。优衣库店的装修非常朴素、简洁,笔者每天上下班都要在东京池袋车站转车,这个车站很大,在地下通道里就有个优衣库店,店面不大,装饰朴素,但衣物摆放得井井有条,下班时间常见店里挤满了人,上下班的间隙在这里购物是不错的选择。优衣库在日本就是寻常百姓家利用的品牌。但是优衣库在中国国内的店面装潢似乎要比在日本的华贵。
近年来,优衣库注重海外战略。日本首富、优衣库社长柳井正在《成功一日就离你而去》的书中透露这样的海外经营理念:以前一位中国分公司经营者认为,中国的优衣库的产品原材料等可以次于日本的产品,这是不对的,中国市场卖出的东西必须和日本出售的是同一个档次的,而且店内的商品摆放风格也必须和日本优衣库店统一,一丝不苟,这样才能完整地维持品牌的形象。
日本产品打入中国市场,商家往往遵循一种惯用的思维,就是打着面向“中国富裕阶层”的旗号。日本的大米,苹果、梨等水果进入中国市场时,无一不是标榜“是给中国富人吃的”,在中国出售的价格超过了日本。连纸尿片产家进入中国市场,也标明是以富裕家庭的小皇帝为顾客群的,给人一种使用日本产品、吃日本食品就是富裕阶层的感觉,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这一方面说明日本人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自信,另一方面说明日本企业的海外战略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