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位在小型建筑会社工作的华人朋友告诉笔者,最近有一很苦恼的事,企业高层已经放出话来,要裁员五人,这一消息让企业内人心惶惶,员工无心工作,一些人甚至争相向上级打小报告,导致员工之间互相敌视。朋友感叹道,形成这一状况,无疑企业经营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是的,金融危机让日本企业不再和谐,“日本型经营”彻底崩溃了。现代日本型经营体系本是在“和谐”的管理思想基础上构建的,如企业和员工之间、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建立起绝对的信赖与合作的关系,企业像个大家庭,从而达到组织与社会的和谐。日本型经营强调发挥成员的能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整体和谐。“和谐”是日本企业和管理者的管理哲学,是日本型经营体系的主体和精髓。
十年前,日本企业界受美国经营方式影响,一度开展“终生雇用是否将削弱竞争力”的大讨论,最终,大企业丰田带头表示将恪守终生雇用制,在当时的社会引来如潮好评,而如今日本的大企业不再传来那样的温馨、和谐的讯息。在金融危机后,我们频频听到大企业解雇员工的消息。大企业果真养不起员工了吗?
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不久前曾撰文透露:有的企业号称是社会贡献型企业,却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甚至在公司留存资金高达数万亿日元的情况下,还采取了裁员的行动。
一些企业并非养不起员工,只是在危机面前乱了阵脚,把“日本型经营”的精髓——和谐精神、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给丢弃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把问题推给社会,一方面说明金融危机给予企业的冲击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的经营道德正在退化。于是,我们看到政府手忙脚乱地安顿无家可归的人。失业者增多导致恶性循环——消费萎缩、犯罪增加,景气将进一步后退。面对企业“残忍”的解雇行为,政府人士不得不出面干预,官房长官河村建夫就曾警告企业“不要乱用雇用调整之术”。更有有识之士建议,企业在解雇员工之前,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是否还有另一条路,比如开发新产品、向新的领域进军等,走出一条新型企业经营之路。
企业不再和谐,正在导致社会不和谐。2009年,日本的雇用危机恐怕还要继续。在不再和谐的日本企业工作的华人员工该如何自保?这的确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