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模糊表态”是进步

(2008-09-09 09:49:00)
标签:

杂谈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9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不能肯定中国西南地区近期还会发生7到8级大地震。 截至9月1日12时,也就是大震后112天内,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2.7万多次余震。
  这个“不能肯定”是值得称赞的,可以解读为“不排除近期中国西南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对于外媒报道的中国西南地区近期可能发生地震的消息,政府并没有忙于“辟谣”,不再坚决地否定。这种“模糊表态”其实是个不小的进步,说明对待自然灾害,政府更加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也就是说对民众更负责。回想以往的情况,一旦有海外媒体或者民间有什么小道消息传出,官方总是坚决地辟谣,为的是稳定人心。其结果是各种猜测反而愈演愈烈,真相离人们越来越远,人心更惶惶。
  实践证明,恐慌的舆论止于信息公开,科学的态度才能赢得民心。政府公开信息,不是“恩赐”,而是“职责”。在四川大地震中,正是信息的及时公开,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关键的支持,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在网络发达的当今世界,公众对知情权的要求也上升到了更高的水平,与往日相比接受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亦不可同日而语,报喜不报忧的方式再也行不通了。今天就算官方表态“不排除地震发生的可能”,也不至于影响人心稳定,模糊、不确定的表态实际上是一种人性化的表现,有助于人们提高防灾意识。这也是举办过奥运会的中国显得更加自信的一个表现。
  在日本,我们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政府的防灾意识,媒体也不惜“危言耸听”,把今后可能发生的灾害提前告知民众,让大家时常有对自然灾害的戒备之心。今年中国多发生自然灾害,我们希望灾害不再发生,但希望万一自然灾害到来时每个人都能够有所防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