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月20日的《朝日新闻》晚刊“面向明天的话题”栏目中有一篇谈中国年画和日本浮世绘的文章,颇有意思。作者为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白番洋三郎。
浮世绘产生于日本江户时代,是一种以描写市井风俗人情为主的彩色木版画。“浮世”一词最初为佛教用语,意为“尘世”或者“俗世”。在16世纪以后的日本,“浮世”一词则是对妓院、歌舞伎等享乐场所的泛称。由于浮世绘的题材多涉及花街柳巷和歌舞伎,故而得名为“浮世绘”。17世纪的日本版画家菱川师宣和西川右信等画师被看作是浮世绘的创始人。但是当时的浮世绘是单色版画。不久以后,出现了以红为主色,配以黄和绿的所谓“赤版”,画面的色彩得以丰富。到了18世纪中叶,铃木春信创造出以彩色印制的“锦绘”,即我们后来所熟悉的浮世绘版画的成熟形态。
文中说,看到中国的留学生和研究者聚在一起吃饺子,才知道中国的春节到了。在中国,春节时要在门口或者屋内张贴年画,是为了祈福、除邪。比如祈祷生意兴隆、五谷丰登等,画中多有鱼、鸡的形象,取的是“余”、“吉”的谐音。
有日本的浮世绘源于中国一说。年画是宋朝末年从风俗画发展而来的,到明代由于版画技术的传播开始用多色印刷,17世纪的清代更采用了西洋画的构图和技法制作年画,使其技术更加成熟。这些中国年画的技术成为日本浮世绘的源泉。浮世绘的构图和印刷方法都受到中国版画的影响。但是,中国年画影响日本浮世绘的证据难觅。
从内容上来说,年画寄托一种祈祷的意义,如“福”、“贵”。而浮世绘跟新年等节日没有关系,而纯粹强调艺术性。二者之间真的有关系吗?
查看了中国学者的有关论述。果然有浮世绘受中国年画、特别是受福建漳州版画影响的说法。18世纪既是浮世绘发展成形的时代,同时又是日本艺术广泛吸纳外来技术和风格的时代。这种对外来艺术的借鉴吸收使得浮世绘进一步发展并达到更为完美的境界。这种来自外界的影响可以主要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来自西方艺术的影响。
前一篇:情人节的邮件
后一篇:日本正徘徊在历史和现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