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1月30日,有幸在剧团四季的秋剧场,欣赏了上海芭蕾舞团的《梁祝》一剧的彩排。还采访了有关演员和导演辛丽丽。可惜时间很短,在彩排前的半个小时。辛丽丽这个名字在中国芭蕾舞界可是鼎鼎有名的,80、90年代她的名字总是和杨新华联在一起,多次为中国赢得国际芭蕾舞大奖。
辛丽丽是个很干练很厉害的导演。说厉害,一点不为过。当然,首先她很敬业,很有创作激情,谈起剧情涛涛不绝,好象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是她家的人。演员开始彩排了,她拿着个话筒坐在中间的观众席上——刚好与我是同一排。台上演员在翩翩起舞,她不时大声呵斥,经常喊一句:“硬一点”,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跳芭蕾不是身段要柔软一些么,可能那是专业术语,或者是她与演员间的某种约定。很有意思,她不时用上海话和后台工作人员交流。这时的上海话让我听起来更高贵了几分,毕竟是与芭蕾联系起来的上海话。看起来,演员很敬畏她,她说“打开、打开,空出中间”,这话我听懂了。演员们则赶快向两边闪开。
一个人如此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如此有热情,是件让人羡慕的事,我想,她是个成功的女性。
昨天,久违的《梁祝》旋律多次在耳边响起,于我,似乎有特殊的意义。曾经千百次地用小提琴练习过这个旋律。8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一年多后中断了。教我小提琴的老师才三十出头因绝症去世。一个个子很高、很开朗的人。刚上大学时,在一次学校的联欢会上重拾小提琴,和一位男生合作过《梁祝》,他吹笛子。当然是很生涩的演出,但青春的记忆总是美好的。来日本后,在大学里,上一位老师的课,发现他酷爱音乐,在研究室上课时都放音乐。假期回中国时买了一张《梁祝》的CD送给他,告诉他:这是中国最好的传统音乐。
前一篇:感恩节的倾诉
后一篇:日本老人为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