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之所以理解齐达内的行为,认同那样的价值取向,一方面从感情上说,我不赞同压抑个性,哪怕失去一些荣誉和利益。另一个方面,天,我竟从齐达内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有过那样的“转身”呵,如今终于找到一个自己所喜爱的球星为自己过去的行为做注释,怎能不欣喜异常。齐达内,你这个迟来的榜样呵。
六年多前开始留学日本,曾经在一个食品会社打了三年工。说实话,可以说那个会社支撑了我在日本多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至今仍心存感激。但是,离开那家会社却是以一种很“激越”的方式。那是离大学院毕业还有半年时,刚刚得到三份奖学金,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后还是略有节余的,对打工不像刚来日本时那样急切了,但我还是坚持着打工,我的想法很朴素,赚更多的钱,让日子更好过。
那个地方打工还是比较自由的,时间上可早可晚,上班打卡,反正按小时付工资。那一天我来晚了些,一个社员自做主张要在工作上罚我,并当着大家的面说了些很难听的话,我按捺不住,说你没权利这样说,这样做,第一次用日语吵架,拍案而起之后是拂袖而去。日本人欺负人是让人很不好受的。真的不想委屈自己。那时我完全是按直觉行事,没有考虑太多,只觉得对方侵犯了自己的情绪底线。
那个地方打工还是比较自由的,时间上可早可晚,上班打卡,反正按小时付工资。那一天我来晚了些,一个社员自做主张要在工作上罚我,并当着大家的面说了些很难听的话,我按捺不住,说你没权利这样说,这样做,第一次用日语吵架,拍案而起之后是拂袖而去。日本人欺负人是让人很不好受的。真的不想委屈自己。那时我完全是按直觉行事,没有考虑太多,只觉得对方侵犯了自己的情绪底线。

事后,我也反省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到不翻脸而忍下来,这样我就可以继续打工赚到更多的钱,但那一刻是没有什么理好讲的,该翻脸时要翻脸,别忘了还有这样一句话:不打不相识。“打”了,你就是流露了真性情,碰撞也是一种交流。齐达内的“顶”带来了什么呢?我们还要慢慢咀嚼。

绝大多数成年人总是越来越圆滑,没有了棱角,成了一种习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忍气吞声,在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中寻找平衡。

心底里还是想念当年的激情。这两年终于世故了许多,学会了一笑了之,“等中了三亿日元的彩票大奖后,一走了之吧。”平时就这样与朋友笑谈。物质基础让人硬气,这一点不可否认,有点无奈。

但我又固执地相信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和个性的吸引。有朋友说,当年女友因自己没钱而离开自己,我有点不以为然,你们是否足够相爱,特别是你是否足够爱她——因为你不肯为了她而改变自己,变成她所希望的那种人。所以你促成了她的一走了之。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相爱的。
在爱情上,我也曾经拂袖而去,但走的那一刻还是伴着深深的痛。离开负我的人,坦荡无比;而我负的,让我内疚异常。同样的“拂袖而去”却有极不同的内涵。

告别了世界杯,却无法告别齐达内,今天还看到日本的电视台以齐达内事件为由头,说法国的种族问题,法国足球队里的黑皮肤已广为世人知。以前我对法兰西民族知之甚少,托齐达内这个哥们的福,通过媒体的八卦和延伸,现在好像补了一课。还知道了意大利这个民族与中华民族有些相似,很遗憾,是不好的方面有些相似。甚至意大利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仍然觉得,齐达内的怒火是有价值的,他的表现很有些明星气质。我甚至觉得,如果他面对辱骂忍下来了,带领法国队捧杯了,那样的形象还不及现在这样拂袖而去留下的东西更多。要说2006德国世界杯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不就是这一顶吗?
前一篇:齐达内留下了一个哲学命题
后一篇:卡拉OK-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