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pon.cn/uploads/2016n10y/1_2820486923.jpg
满文本《金瓶梅》书盒
中国民族图书馆收藏的满文《金瓶梅》为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该刻本共一百回,6函40册。第一函6册、第二函8册、第三函6册、第四函6册、第五函7册、第六函7册。装订形式为线装,正文用宣纸,白口,页面23.9×16厘米,四周双边,半页9行,版口有满文书名,单鱼尾。中国民族图书馆除了保存满文本《金瓶梅》外,还保存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的《三续金瓶梅》影印本(八卷)和2套香港太平书局1982年8月初版1986年2月第四次重印的《金瓶梅词话》(6册)。
http://www.cpon.cn/uploads/2016n10y/1_2820507425.jpg
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的《三续金瓶梅》
http://www.cpon.cn/uploads/2016n10y/1_2820512174.jpg
香港太平书局出版的汉文本《金瓶梅词话》
满文本《金瓶梅》国内藏有国家图书馆刊本、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刊本、赵则诚先生藏刊本(残)、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刊本(残)、大连图书馆抄本、吉林大学图书馆精抄本、中国民族图书馆刻本等。此外北平阚君云敝处所藏有蒙古文《金瓶梅》。
在国外,美国普林斯顿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日本天理图书馆、静嘉堂文库收藏有满文本《金瓶梅》。
关于满文本《金瓶梅》的译者,多数学者认为是和素、徐元梦。
和素(16521718),字存斋、纯德,完颜氏,清康熙间满族人,隶属内务府镶黄旗。累官至侍读学士,御试清文第一,赐巴克什号,充皇子师傅,翻书房总裁,清代著名满文翻译家。和素为《御制清文鉴》主编。《清文鉴》与满文《金瓶梅》同年刊行(1708)。另译《素书》《醒世要言》《孝经》《太古遗音》(《琴谱合璧》)等。
《金瓶梅》满文本译者又有徐元梦说(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引《批本随园诗话》)。
徐元梦,字善长,一字蝶园,姓舒穆禄氏,满洲正白旗人,累官礼部侍郎,太子少保。中年后精研理学,历事三朝,在官六十余年,以直言下狱者再。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见钱仪《碑集传》卷二十二)。到《金瓶梅》满文本序刻的康熙四十七年,徐元梦已是垂暮之年,恐无力译此巨著。
http://www.cpon.cn/uploads/2016n10y/1_2820491672.jpg
满文本《金瓶梅》序
满文《金瓶梅》序有言:“此书劝戒之意,确属清楚,是以令其译之,余趁闲暇之时作了修订。”据此可知,和素主持了翻译工作,对译稿作了审阅修订。此译序出自和素手笔。
《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丑恶面相,有着深厚的时代内涵。
作为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在艺术上较之此前的长篇小说有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http://www.cpon.cn/uploads/2016n10y/1_2820523910.jpg
满文本《金瓶梅》第19回
由于《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诸多名人对其评价。
清初著名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