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杏坛传略之郑同丽老师

(2022-03-15 17:29:08)

同丽老师

郑同丽老师是郑同敬老师的姐姐,也是社旗县城郊乡郑新庄村人。郑老师个子很高,面相与郑同敬老师一模一样,一看就知道是一母同胞的姊弟,要说有差别,就是比郑同敬老师还要高些。呵呵。

我在李店乡中教学时的1983年左右,因为郑老师的丈夫翟秋白复员后,安排在李店乡政府工作,郑老师就调到李店乡中,这样生活更方便些。郑老师原来是民办教师,后来考上民师班,在唐河师范学习了二年,转成了在编公办教师,是教语文的。郑老师教语文有一套独到的理念,她说,要想教好语文就必须抓着作文这一个关键环节。于是郑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方面狠下功夫,不按照以前呆板的命题作文的套路做。

郑老师首先抓阅读,每星期给学生抄两篇文章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时把好词好句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然后写出文章作者在构思,写作技巧的妙处,再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悟。完成了这三个步骤后,把摘抄的好词好句熟读会背,铭刻在脑海里,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了,在写文章时就信手拈来。郑老师屈着纤指,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个学期背二篇文章,一个学期按二十周算,就是四十篇文章,一年就背八十篇文章,初中三年就可以背二百四十篇文章。如果能坚持下来,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再背二百四十篇文章,这样合计就是四百八十篇文章。俗语有会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溜之语,一个人一生有这四百八十篇文章在肚里,何愁不会写文章?

郑老师其次抓观察思考,她提出了一个写作文的原则,不是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不能写,要写真情实感,写作文一定要带着激情去写。情节可以虚构,但是细节和情感一定不能虚构。于是郑老师就领着学生观察日出时朝阳升起时的情景,还观察黄昏日落时的晚霞。然后当场说出自己的感悟并且记录下来。郑老师如此做法,我想是模仿画画时的写生吧。

再次,郑老师还以日记代替命题作文,打破一周一篇的课堂作文模式。认为一周写一篇作文,一个学期顶多写十四五篇作文,这样练习的量上不去,她要求学生一天写一篇日记。在晚上写完作业之后,坐那回想一下一天之中,最重要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两件事、三件事,然后用文学的笔法,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把这几件事详细的描述出来,再议论几句自己的感想,拟个题目就是一篇作文。这样一篇日记就是一篇作文,一年就能写三百六十五篇文章,练习的文章数量就很可观了。

郑老师的丈夫老翟高高的个子,梳个大背头,细皮白嫩的,瞅着文气气的。1983年左右,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比较严厉,乡干部分包到各村,然后再分包到各户。施行分包责任制,谁分包的户主需要做结扎手术的,女的藏起来了,就找男的。夫妻俩儿都跑了,就抓公公婆子。抓公公婆子媳妇不连心,后来就抓娘家妈和爹。老翟分包的户主藏起来,找不到了。老翟就到处找,找到晚上也没有找到,任务没有完成,回到住室,为难的吭吭大哭。

老翟平日里有一个小癖好,喜欢喝两杯。时间长了就成了熟醉,见酒就脸红。有一次我拿了课本正往教室走去,只见郑老师胳膊窝里夹着语文课本,见老翟喝的东倒西歪的进了院子,就说,又灌了黄汤,喝的醉头巴脑的,少喝点儿不中啊。

一天郑老师对我说,我调到咱学校来,找的是社旗县教育局的刘局,过后应该去感谢一下。我也没有去,叫同敬拿了几样东西去瞧瞧。我说,是的呀,好不容易办成,是应该去瞧瞧。

如今我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数十年前与张老师相处时的往事,就像电影屏幕上的镜头一样,一个个在眼前闪过,这闪过的镜头也就一瞬间,却浓缩了数十年的时光。人生就在这一个个瞬间里,编织成了风云变幻的人生画卷。                   二零二二年三月十五日下午于十四中学校政教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