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该如何分析教材和学情
(2014-11-23 20:39:20)
标签:
教育体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今天下载学习了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胡凌燕老师的PPT,联系到前段时间我们温州市的学科素养考试,很多老师在分析时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一起学习。
一、如何分析教材
(1)了解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的功能。
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共同要求,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是遵循课标进行编写的,因此课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对课标认识到位,教学才有依据,才有可能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读,教师要理解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每章节具体教学内容的具体定位和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能清楚的表现出教材在培训学生的某个专项能力上所具有的功能。
(2)把握教材的技术结构及逻辑关系。
在教材分析中,教师应该把握教材的特点、单元设置,从《单元计划》中应看出各课次之间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并对其采用有效的教法措施。
(3)教材的知识点及重难点的确定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再到善用教材、用好教材,是教师的一个教学实践进步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反复的研究、实践与反思。从教材分析中应该能够看出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确认,对易犯错误的分析及设计的有效解决方案。
(4)确定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
每堂课的教学容量要适当,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取舍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要根据教学目标决定取舍,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感悟所学知识才是行之有效、以人为本的教学。
(5)制订单元计划
二、如何分析学情?
(1)学生应有的学习基础(知识、技能、身体素质)
指学生在各个学段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与本节课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也就是学生应有的学习起始水平情况分析。包括知识学习基础、体能学习基础、应有的技能学习基础等等。因此,根据教材的顺序,教师应该了解在上一个学段、上一个年级学生都学习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掌握到什么水平?身体素质应当具有的水平。
(2)学生实际的学习基础(前测)
指学生目前实际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因为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这个学习基础与学生应有的学习基础经常具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个学习基础才是教师确定从哪里开始教、教什么的依据。以上这些可以问卷、测试的方式进行。
(3)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对学生学习风格、学习特点的分析。我们说的认知水平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5)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指情感态度与意志表现的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以及个性特征,如对学习积极还是逃避、对集体、他人的态度是谦逊还是傲慢、对自己是自信还是自卑,以及在体育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表现的是坚强还是软弱等一些情况的分析,了解这些信息,教师可以针对集体或每个人的这些特点制订适宜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