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在杭州本地人口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外地人去灵隐寺,本地人去上天竺,高人去永福寺。
去年梅雨季前夕,去杭州拜了灵顺寺,韬光寺,永福寺以及灵隐寺。没有时间去三天竺,当时许下心愿,待明年再来朝拜。
到了兑现诺言和了却心愿的时候了,尽管盛夏,毅然前往,而且还有加码——从杭州直接去了趟普陀山——酷暑当头,更显诚心!哈。


下天竺,建有“法镜寺”。
为东晋咸和五年(330年)印度高僧慧理禅师所创,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最初此地是翻译佛教经典的翻经院,隋开皇十五年(595年)扩建为天竺寺。清乾隆年间,才改名为“法镜寺”。法镜寺现为杭州比丘尼集中修持之处。




由下天竺往上约五、六百米左右便是中天竺。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印度名僧宝掌禅师在此建道场,到唐朝是较为兴盛,越南僧人澄观等也在此译经。吴越王钱氏改名为“崇寿院”,宋政和四年(1114年),赐名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元天历年间改名为“天历永祚禅寺”;明洪武初,赐号“中天竺禅寺”,到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名为“法净寺”。




曾有“佛国”之称的上天竺,
初建于吴越国,后晋天福四年(939年),云游来杭的僧人道翊在白云峰发现山中有发光奇木,遂刻成观音像供奉,称“天竺看经院”。宋咸平年间,改名为“灵感观音院”;宋嘉佑年末,高僧元净主持,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改为“天台教寺”。元至元三年(1337年)被毁,至元五年(1339年)重建,改名“天竺教寺”;后在元朝时又被毁,明朝初期重建,清乾隆年间,乾隆六下江南、十上天竺,改名为“法喜寺”。
宋代至清代,盛传上天竺“观音灵验”,因此前往上天竺烧香成为习俗,有“天竺香市”之称,香火极盛,不亚于普陀。如今,寺庙修葺一新,建筑十分雄伟、庄严。









【感谢朋友们赏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