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2017-02-10 09:08:09)
标签:

江南古镇

乌镇

杂谈

分类: 江南古镇

    猴年岁末,和友人乌镇行。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乌镇地处浙北平原,曾是两省三府七县的交界处。北与江苏吴江接壤,距苏州市80公里;西北邻湖州市,距省府杭州约40分钟行程;往东至上海约70分钟行程。乌镇是江南运河畔一座千年古镇。
    乌镇原以东溪(今市河)为界,分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直到1959年,河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为乌镇。
    如今的乌镇如火如荼,想必湖州府一定非常郁闷。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一般都与一定的文化背景或者一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绍兴是因为鲁迅,凤凰是因为沈从文,溪口是因为蒋介石,韶山是因为毛泽东......等等。
    1896年的7月,沈雁冰就出生在这美丽的水乡古镇上。
    茅盾故居坐落在观前街中断,是一幢四开间两进砖木结构的旧式楼房,面积不算大,但按今天的住宅标准来看,应该属于豪宅。
    楼房坐北朝南,中间一个天井,其“茅盾故居”的匾额为陈云所书,金石书画家钱君陶捐赠的茅盾半身铜像放置在门厅中央。东西两开间两进自成单元,为老屋,西面为同样的两开间两进,为新屋;新老楼屋一墙相连,前后左右上下来去相通。老屋楼上东间为茅盾祖父母所居,西间为他父母所居。楼下西间为厨房,东间为客堂。在茅盾少年时代,这个客堂是他祖母养蚕的地方,他目睹了此项农事活动,为他日后写成名篇《春蚕》积累了原始素材。故居的东隔壁原为一个书院,茅盾读过的初级小学就在那个地方,不过那儿已辟为茅盾纪念馆了。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斜对面的林家铺子的店东早已不是茅盾笔下的林老板了,也找不到那个经常打呃拜菩萨的老板娘以及他们的女儿阿秀了,更见不到那位忠厚本分,又能干善于在危急之下出点子的寿生了。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访庐阁,东栅景区入口对面小路走到底就能看到,旧时乌镇最好的茶馆。在乌镇中市应家桥南堍,背倚车溪市河,面向中市大街,俯临东市河,阁上可遥望观前街风情世态。
    传说访庐阁是得了茶圣陆羽真传的庐姓夫妇所开,后为方姓所有,但他仍沿用原来的店名,以求兴旺。茅盾的祖父也是每天上午或到此喝茶或到西园听曲的。
    过去江南小镇街上最多的就是茶馆,沿街散开的堂口摆满桌凳,街坊领居在茶馆相聚,早年的乌镇据说有64家茶馆,访庐阁最有名,现在的访庐阁是按照老照片重建的,走累了喝杯清茶,在窗边远眺沿河的水阁木屋,水乡的美景尽收眼底。
    道教观修真观的隔壁是翰林第。这位在杨乃武小白菜案件中竭尽全力为之申雪的夏同善,他虽不是出生在乌镇,但这里有他的外婆家,因他感恩于外婆家,将中榜后皇帝钦赐的“翰林第”一块匾额悬挂在外婆家即乌镇名门萧仪斌的宅院门上。
    出翰林第,过访庐阁茶馆,再过去就是汇源当铺了。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轻软飘逸的蓝花印布,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及淡淡的茶烟氤氲、轻轻的弦索弹唱,一起构成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蓝花印布,古人成为“药斑布”,属于民间传统的手工印花织物,它的印染方法遍及全国各地,但在江苏和浙江尤其盛行。过去,在桐乡很容易见到蓝花印布的身影,染房之地、人家庭院,一整匹一整匹地晾晒在竹竿上,微风动处,随意舒卷,青白相间的素净质感,于四周的尘嚣与时尚景致中,更衬出仿佛与生俱来的宁静。据说,蓝花印布由于是由天然蓝靛印染而成,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可以起到防止蚊虫叮咬,还起保护皮肤的作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桐乡生产的蓝花印布开始出口外销,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慢慢变成了人们观赏与收藏的对象。如今,乌镇老街上还有一家供游客观赏的染坊,展示了蓝花印布的过程,那是富有情味的,不仅可以目睹这一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更可一瞥江南的旧时风月,回想那早些历史风尘里的人间琐碎。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出得当铺,大运河东岸两头都是成排的桑树,老通宝和小宝他们,再也不会因借的印子钱还不了而急得没有办法在官河堤上来回走着恨不得跳河一了百了了。《春蚕》时代、《林家铺子》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翘首望着大运河,时不时满载货物的轮船划浪而过,船尾留下两道清彻的犁形......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乌镇古镇*运河畔的千年古镇

    很多年以前第一次去乌镇,对于自身民族的文化历史实在太无知,以致于玩了个稀里糊涂,只知道吃喝。这次再去,算是补上了一点点课。

【感谢朋友们的光临和支持,祝朋友们元宵节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