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央视新闻频道以“垃圾围困梅里雪山”为题,曝光了云南迪庆州雨崩景区垃圾遍地,公共卫生设施欠缺等问题。迪庆州相关部门13日下午召开了会议,成立了州一级的领导和县一级的指挥部,着手对景区展开整治、规范和提升。
有人说,记忆的作用,是留待遗忘之后再来灼痛内心的。
在云南和西藏两省的交界处,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脚下,有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美丽小村庄——雨崩。雨崩在藏文中的意思是:和平安详。于雨崩村地理环境独特,人烟稀少,自古只有一条人马驿道通往外界,因此有人说这里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有国内外专家们则认为,这里是香格里拉的缩影。
也许是因为神圣的梅里雪山,雨崩在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位置。曾经宁静的小村庄,站在藏民的家门口就可以看见雪山。山里流向村边的清泉清澈明净,被水冲转的经轮一刻不停地转动着,为全村人传送着美好的愿望。
雨崩人对大自然有着无比的崇敬,他们衣食住行紧密地与卡瓦格博相联系,并世代忠诚地敬仰、守护着养育了他们的卡瓦格博。在他们看来神山不是禁地,只要没有冒犯神山的行为,他们很乐意有人到雨崩来,无论你是朝圣、科考、旅游或是摄影者,他们都很欢迎,来的人多了,他们还引以为自豪。
但随着声名在外,来客越来越多,现代消费文明和文化的进入,悄悄改变着当地的观念。比如在香格里拉的草原马路上拍照,有的当地人会过来要钱,说这是他们的地盘,这种唯利是图的观念不知从何时开始的?外来客给当地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糟粕。
至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也在改变!从肖农登山大本营回上雨崩村时,见有满载木材树木的拖拉机发动不起来,可能是天气太冷机油凝固的缘故,村民靠自己一人之力恐难以手摇发动,我们帮忙,最终拖拉机发动回村。游客多了以后,燃料就成了问题,村民们开始砍伐森林。
雨崩今后将如何?是保护它的美丽圣洁,不受外界污染,继续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还是大规模开发旅游,或者干脆修路通电,使当地村民们也过上现代文明?也许现代文明的进程就象中国的城镇化一样谁也无法阻挡,也许,没有任何一个过着传统生活的民族接触到现代文明时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天生愚钝到发现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成为别人大老远跑来观赏的对象而无动于衷的。进化论同样适用于社会,一种古老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终将被现代化所终结肢解。不过,我还是希望在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改善雨崩村的旅游环境的同时也能继续维持它的美丽圣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