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的智慧--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2018-06-19 14:40:01)
标签:

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

庄子的智慧

分类: 杂谈

 


 
《庄子》多次讲到“道”不可授,不可言传。在《天运》孔子见
老聃求道中,强调,道不可进、不可献、不可告、不可与的特性。为什么?



老子说:
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内心不觉悟,也有人说内心无慧根,大道就理解不了,就不会懂。传播大道,接受方,社会、民众、学生等等,如果没有自觉接受的前提,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有需求,大道就行不通。
这些古汉语,有时像谜语一样,无注释无译文,读者一头雾水,看了译文对照原文,恍然大悟。古文要落实到字词,也不容易。先秦的文献,原本有些字词本身就未必靠得住。
几年前,参加家长会,中学语文老师说,“大家放心,我儿子就在这班上。我会不尽心吗?不过,学语文,关键是要走心,心要醒来,心不醒来,老师再好也是白搭。我儿子作文一般,我也着急,但皇帝不急太监急,要让他的心醒来。”这不就是“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也像市场供求一样,供求要平衡要相遇,只有一方不成市场。有了市场,贸易交换才可以进行。
道不可受,无主不止,无正不行。強扭的瓜不甜,剃头挑子一头热不行。
道是自然而然,任何强加都是徒劳,甚至要付出代价。要努力促成但不是包办、越厨代庖,这样才能“无为无不为”。
【原文】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
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然,使
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外篇·天运



【译文】
孔子活了五十一岁还没有领悟大道,于是往南去到沛地拜见老聃。老聃说:“你来了吗?我听说你是北方的贤者,你恐怕已经领悟了大道吧?”孔子说:“还未能得到。”老子说:“你是怎样寻求大道的呢?”孔子说:“我在规范、法度方面寻求大道,用了五年的功夫还未得到。”老子说:“你又怎样寻求大道呢?”孔子说:“我又从阴阳的变化来寻求,十二年了还是未能得到。”
老子说:“会是这样的。假使道可以用来进献,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向国君进献大道;假使道可以用来奉送,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向自己的双亲奉送大道;假使道可以传告他人,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告诉给他的兄弟;假使道可以给与人,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用来给与他的子孙。然而不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没有别的,内心不能自持因而大道不能停留,对外没有什么相对应因而大道不能推行。从内心发出的东西,倘若不能为外者所接受,圣人也就不会有所传教;从外部进入内心的东西,倘若心中无所领悟而不能自持,圣人也就不会有所怜惜。名声,乃是人人都可使用的器物,不可过多猎取。仁义,乃是前代帝王的馆舍,可以住上一宿而不可以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