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2022-03-18 07:28:12)
标签:

转载

陕西历史博物馆过于浩瀚,过于深厚,好像随便拿出一件展品,就可以成为其他任何一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也难怪,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四个朝代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2019年9月7日,我第一次走进这座心仪已久的博物馆。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该博物馆是遵照周总理生前遗愿建造。

那是1973年,周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博物馆的指示。这座博物馆是由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设计,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外观上着意突出了盛唐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格,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这样就创造出一种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还运用了现代先进技术,在馆内配备可控制温度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等,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为陕西古代史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其中基本陈列荟萃了陕西出土文物的精华,展出的3000余件稀世珍品都是从陕西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选而来,许多珍贵文物是首次公诸于世。它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系统展现出自115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古代历史,使人们了解陕西的一些重要考古遗址,再现不同时期陕西的辉煌与荣耀。可以说,陕西古代史便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大厅内的石狮——东方第一狮

走进序言大厅,最吸引我的,是大厅中央屹立着的巨大石狮。它雕刻精美,造型宏伟,气魄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它原本立于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前,被誉“顺陵石刻祖师”。狮子雕刻由阿富汗传入我国,此狮不仅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意义非凡。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大唐遗宝——何家村窑藏出土文物展

参观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客很多,一早就排起了长队。如果你不想排队领票的话,只需花费20元购买《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的门票,就可以直接进入博物馆的展厅了。我就属于不愿耗时排队的主,花了20大元购票进入。逛完历史博物馆之后,觉得这20元花得非常值,因为《大唐遗宝》展厅内的文物,很多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如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银壶、鸳鸯莲瓣纹金碗等,有的甚至是孤品。仅这一个展厅,就让我流连忘返。

所谓“何家村窖藏”,指的是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何家村的一批唐代文物。当时一家单位的基建施工人员在挖掘地基时,忽然发现了一个陶瓮和一个提梁银罐,里面装满了金银宝物,他们立即报告了陕西省博物馆。文物工作者迅速赶至现场,接收了这批珍宝,并对周围展开钻探,竟又发现第二瓮珍宝。两瓮和一罐收纳的金银器、宝玉珍饰、贵重药物、中外钱币等文物共计1000多件,以数量众多、种类繁复、工艺精美、保存完好著称,是20世纪隋唐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走进《大唐遗宝》展厅,入口处有巨大宣传海报,平台上摆放着的“两瓮一罐”正是何家村出土之物。下面介绍几件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展品。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海内孤品,中国政府禁止其出境,可见其珍贵程度,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制作者通过巧妙的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兽头上下的肌肉,仅寥寥数刀,已是入木三分,生动传神。两只角粗壮有力,几度弯曲,富丽多色,凝结着力量和生命,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两耳高高竖起,微微内收,仿佛聆听世间的声音。整个杯的造型与动态,描述了全神贯注,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曲尽其妙,令人心动。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总体上看,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但也有深入研究者坚信,此杯出自唐人之手,制作年代当在8世纪前期。从选材、设计到工艺,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属于国宝级文物,是一件极其精美的唐代艺术品。此壶的形制模仿北方游牧民族储水用的皮囊而设计,壶高18.5厘米,上口敛而底部呈扁弧形,周身看不到焊缝。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壶身中央装饰了一匹突出于壶面的金色骏马,这匹马身躯健硕,长鬃披颈,前肢蹦直,后肢弯曲下蹲,口中叼着一只酒杯,其上扬的马尾和颈部飘动的绶带显示出十足的动感。据考证,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马。史书记载,在唐代人们已训练马匹舞蹈,以取悦于皇室贵族。唐玄宗李隆基当皇帝的时候,每年的千秋节,也就是皇帝生日那天,唐玄宗都要在“勤政务本”楼前大摆筵席,不但有山珍海味大快朵颐,席间还有各式歌舞和杂耍表演,而舞马则是表演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据说一次舞马演出舞到兴处,马儿屈膝向皇帝祝寿,皇帝大喜,赐酒给跳舞的马匹,舞马以口衔住酒杯,一饮而尽。时任宰相张说在《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中这样描绘:“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银壶上舞马的造型,正是抓住了舞马衔杯饮酒的瞬间,将历史的精彩一刻流传至今。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鸳鸯莲瓣纹金碗

    鸳鸯莲瓣纹金碗为中国国宝级文物。高5.5 厘米,口径13.5厘米。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锤击成型,纹饰平錾,通身鱼子纹地。外腹部錾出两层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莲瓣内分别錾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珍禽异兽及花草。下层莲瓣均作忍冬纹。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内侧墨书“九两半”三字,表示碗的重量。它是西方金银器工艺与东方审美结合的佳作,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这是唐代金银器中仅见的最堂皇的金碗。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为中国国宝级文物,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大口,短颈,腹圆鼓,喇叭形圆足盖,锤击成型,花纹平錾,纹饰涂金,鱼子纹地。腹两侧均以鹦鹉纹为中心,四周绕以折枝花,形成圆形图案。盖顶中心为宝相团花,周围饰葡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纹。盖内有墨书两行:“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赤金走龙

赤金走龙也是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当年共出土12条小金龙,高2.1-2.7厘米,长4.1-4.3厘米。伸项阔嘴,双角,长尾拖卷,作奔走状,周身饰片状鳞纹。金龙用纯金制成,工匠用金条先掐编出身体,然后插上尾巴和角,并以纤细的阴线錾刻出眉,目及头部的毛发,通体錾以半月形的凹陷表现细密的鳞纹,精美异常。

这些唐代的龙都属于走龙类。“走”不仅是行走,也包含奔跑的含义。这些金龙个头小巧玲珑,造型平实朴素,均作行走状,长吻细颈,颈部弯曲,尾部由粗而细,末端回勾,龙首生弯曲双角,身姿步态各异其态。当初小金龙出土的时候,是放置在银罐里的,罐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水中漂浮的金箔上,站立着这12条金龙,是帝王投龙祭祀仪式所用。

掐丝团花纹金杯为喇叭口,弧腹,线条流畅,有抛光痕迹。四对如意云纹将杯身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中都有一个六瓣团花,团花以厚0.03厘米、宽1.0厘米的金丝编织而成,突起于器物表面,极富立体感,出土时一些花瓣上还见有镶嵌的宝石,现已全部脱落;杯底亦有四朵如意云纹与团花对应,团花一周及如意云头皆饰排列密集的金珠。器物锤揲成型,圈足、花纹与扳均焊接於杯体之上,扳另外还有两个铆钉固定,以加强承重的能力。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掐丝团花纹金杯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外径4.6厘米,金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属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香囊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通体镂空,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形成两个半球形,上下球体之间,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一侧以活轴相套合,下部球体内又设两层银质的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盂相连,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这样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设计之科学与巧妙,令现代人叹绝。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另外还有一些文物相当漂亮,例如玛瑙长杯、鎏金侍女狩猎纹八瓣银杯、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鎏金双鱼纹银碗、鎏金双狮纹银碗、鎏金刻线飞廉纹银盒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玛瑙长杯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鎏金蔓草纹银羽觞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鎏金花鸟纹银碗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鎏金双鱼纹银碗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鎏金折枝花纹银盏碗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桃型忍冬纹镂空五足银熏炉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鎏金鸾鸟纹六曲银盘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鎏金熊纹六曲银盘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转载]丝路之旅(23)——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大唐遗宝”

                                         鎏金龟纹桃形银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