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编演实践的反思
(2018-05-12 18:32:28)
标签:
教育 |
课本剧编演实践的反思
邯郸市第十四中学
编演课本剧活动,非常符合新课标精神。这一语文实践,既能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既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经过一年的研究和探索,“初中语文课本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题研究营造了一个令师生基本满意的课堂。课本剧课堂的营造,在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里,师生的课堂生活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课本剧编演,就好比是投水之石,石击才能浪起。它为学生打开一个新的活动天地,从而吸引无数颗激情四溢的心,它沟通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书本之间的联系,沟通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周围的世界之间的联系,使课堂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的生活,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获得更精彩。当然,编演课本剧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活动中难免遭遇挫折和失败,或许学生会因为成功而欢呼雀跃,也会因为失败而经历痛苦和煎熬,但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拥有了在活动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深刻体验,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能够充分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更增强了对语文的热爱之情,更激发了他们探求新知的创作精神。同时课题研究也营造了一个主动发展教师的课堂。课题研究首先改变的是教师的角色行为,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顾问、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创造、参与课堂生活,在师生互教互学中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次,教师的人才观、发展观发生了变化,当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生活被打破,课堂生活的内容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教师失去了知识权威的光环。因此,我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驾驭课堂的水平,争做一个有理论底蕴,能上好课的科研型的教师。
通过此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竞争意识、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同时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修养。但我也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编演一系列课本剧活动中,教师要有很强的审时度势的洞察力及随机应变的灵活与智慧,所以教师收放时机要恰到好处;学生有时不能真正读懂原文就编演课本剧,一味追新猎奇,流于形式而误解作品真正的思想感情;有的同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研究活动偶有落空现象等等。
菁菁校园,芳草绿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计划在各班成立“青春剧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十五六岁的学生给自己的理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用最真实的语言,最到位的表演,来诠释话剧,诠释青春,诠释人生。